这是某位前任的原话,至今耿耿于怀。
我俩是相亲认识的,分居两地,他就隔三差五怂恿我辞职去他那边(如果我愿意出去的话就不会把自己熬成剩女,坦白一点如果当时出去了也看不上他),我便是一再拒绝,我拒绝在没有找到新工作的新工作的情况下裸辞。有一次被催得烦了,就让他回来回到我的小城市。得到的回复是回来工资低,不够还房贷(当下我就庆幸没有裸辞指望他养我),不能保证回来有这么“高”的工资,我倒是认为只要有能力,哪里赚不到钱,当下质问我:
”你就能保证你不论换到什么地方都获得下去吗?“
“是,我有这个自信,到哪里我都饿不死!”
“饿不死就够了吗?”
瞬间便感觉到我们之间三观不合。
且不说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感念,他那点儿工资,在我看来真的是没有到那种引以为傲的地步,有学历有能力的人我见得多了,还没有在我面前这般把自己当回事儿,毕竟我也是读了近二十年书的,而看我看来读书人总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
再者,人活一世所追求的虽然不止于饿不死,但在物质生活上的追求着实不多,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吧。纵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璀璨的人生该是将每一天都过程不一样的日子,这种不一样并不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富足,更多的,我相信是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充实。否则人生短短数十载,每天都是一个样,那过一天跟一年十年又有何分别。
有些人说过了就放下了,有些人写下了就放下了。将心事抽丝剥茧,倾注于笔尖,慢慢在纸上流淌,心空了,就可以放进去更多的人、事。都说心大了,事就小了,其实即使心不大,只要及时清理,经常断舍离,清空不投缘的人、不顺心的事,学学鱼儿七秒钟的记忆,说不定也能一世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