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司马懿,字仲达,排名老二。兄弟八个,TM真能生,由于都是“达字辈”,又称司马八达。文科出身,最初的官职只是丞相府主簿,但晓畅兵机。简言之,就是真TM能打。关键几场战役都打得相当漂亮,堪称经典案例。
一、克日斩孟达
孟达,可不是吴孟达。
而是三国里面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孟达,一开始是刘璋的手下。
刘备打来后,投降刘备。
关羽被间接害死后,孟达畏惧,投降曹魏。
曹丕死后,不被待见,又准备投降蜀汉。
诸葛亮北伐时,新城太守孟达邀约金城及上庸太守准备起事。
孔明提醒他,司马懿已经被启用,要小心为上。
孟达回信:司马懿用兵,必须上奏,都城距离遥远,往返就要一个月。届时,我城池坚固,兵精粮足,丞相且宽心等待捷报。
司马懿先派一名使者,故意说自己已经往西进发,迷惑孟达。
然后,严令士卒星夜兼程,马不停蹄。
孟达压根没有做好准备之际,司马懿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新城的孟达见魏军左右有原本约定的金城、上庸军杀来,于是开城杀出。
不料,金城、上庸军早就和魏军串通一气。
孟达人困马乏,被斩杀于马下。
从司马懿出兵,到平定叛乱,仅用八天。
如果司马懿循规蹈矩地奏报,魏国的长安早就保不住了。
二、七寸打街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攻势凌厉,接连攻城夺地,魏国城池望风而降。
魏国驸马夏侯懋一败涂地,又来一次“捉放曹”。
在此危难之际,魏国只好启用赋闲的司马懿。
司马懿一上台,就看上了街亭。
只要夺得街亭,诸葛亮夺得的陇西,根本不能坚守。
如果诸葛亮不撤退,司马懿只要把道路全部破坏,蜀军无法回家,兵粮耗尽之后,只能束手待毙。
为了夺得街亭,司马懿亲自上阵,带上了司马师、司马昭,张郃为先锋。
街亭落入魏军之手后,诸葛亮只得无奈退兵。
在西城,诸葛亮本色出演了“空城计”,司马懿配合表演了“假中计”。
司马懿让军士中途截杀撤退的蜀军,除了赵云一路丝毫未损外,斩获颇丰。
如果司马懿一开始选择和诸葛亮的主力对阵,根本就是事倍功半。
三、年内破辽渊
公元238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起大军十五万谋反,中原震动。
曹睿派司马懿出战,问需要多少兵。
司马懿答,只要本部四万人马。
问,兵少路远,有何破敌良策。
答,渊如果弃城预走(跑到朝鲜啃泡菜),上策;守辽东抗拒,中策;死守襄平,下策。公孙渊无谋之辈,一定用下策。
问,需要多久?
答,去一百天,打仗一百天,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就OK啦。
公孙渊派将迎敌,可惜是个庸才。
司马懿假装要袭击敌军大本营,引出敌军,中途设伏,大败公孙渊军。
公孙渊领败兵退入襄平城,死守。
司马懿领军四面围住攻打。
秋雨下了一个月,魏军在低洼处,苦不堪言。
但司马懿死战不退,还杀了一个乞求移营的都督。
这时候,比的就是耐力。
可惜,公孙渊撑不住了。
公孙渊派人来投降,使者都被司马懿砍了。
司马懿曰:军国大事有五条,能战则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谋反,即使打不过投降,还是要诛九族滴)
司马懿将南门放开一个口子,布置好伏兵。
公孙渊连夜带着儿子及少数人马出逃,被团团包围,擒获后被斩。
***
正因为魏国的将帅都打不过诸葛亮,曹睿只能仰仗司马懿。
司马懿通过不断打仗,掌握兵权、人脉,为今后的“叛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虽然活着未能称王,活到71岁(在古代真长寿了),且被追封为晋宣帝。
相比累死且憋屈的诸葛亮,司马懿确实是人生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