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通过立体综合分析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了解一家公司的运营情况,本书适合有基础会计知识的读者阅读。由于本书作者为台湾人,台湾与大陆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术语略有不同,读者只需通过本书了解方法即可,细节无需太过纠结。
Part 1会计术语
1.大前提:看财报一定要三表合看,尤其要看“现金流量表”。并且需要看至少五年的财报。
2.财务报表的术语其实是“中翻中”。
举例:阿婆去市场卖菜,首先她考虑卖什么(产品策略),然后收摊时算今天赚了多少钱(营业收入),刨除早上进货的钱赚了多少(毛利=营收-成本)。晚上回家后想明天卖什么,需不需要再增加菜的品种(产品组合分析),阿婆通过不同货物的空箱率(存货周转率)来判断明天进多少货?(存货管理)阿婆发现比起进价5元的苹果,3元的苹果更好卖(价格分析)。卖菜时阿婆只收现金,进货的时候月结给供应商。(营运资金管理)
3.会计师查核意见
(1)无保留意见(翻译:合格)
(2)修正式无保留意见(翻译:合格)
(3)保留意见(翻译:可疑)
(4)无法表示意见(翻译:看不懂)
(5)否定意见(翻译:有很大问题)
只有财报上出现(1)和(2)的判断,才是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财报。
Part 2 损益表(收入、支出/费用)
*用来判断盈利能力的表
原则1:长期可持续的稳定盈利能力才是好的盈利表现!
原则2:重视收入部分,花更多的钱提出更赚钱的方案!过分重视节流,会影响公司形象和员工士气。
误区:1.收入高就是好(如果支出也很高呢?如果大部分收入来自单一的顾客、地区和产品线,风险也非常大)
2.净收益=公司可自由支配的现金(因为净收益中可能有应付账款,因此不等于可支配现金)。
3.净利率高=公司运营能力高,净利率低=公司运营能力低(净利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低净利率、高周转率的公司也能运营得好)
Part 3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收益)
*资产负债表是用于判断经营能力的表
1.经营能力判断的方法(结合损益表):
步骤1:查看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代表总资产为公司做了几单生意),如总资产周转率等于6,总资产一年为公司做了6单生意,平均每60天(360天/6单)一单。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说明运营能力强!
步骤2:查看现金占有量。如若总资产周转率小于1,则可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高科技行业、奢侈品行业),其现金占有量在10%~25%为安全区。
步骤3:看应收账款回款时长。现金交易型行业(超市、水果店)为7~14天,制造业为90~120天。
2.其他判断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表示应收账款为公司做了几单生意)
(2)存货周转率(存货成本/存量,表示存货做了几单生意,每几天卖掉所有存货)
3.生意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越好
原则:快收慢付(应收账款快快收,应付账款慢慢付),因为应付账款周转期=用供应商的钱做生意的时期,越长越有利;同样应收账款周期是别人借你的钱做生意,越短越有利。
误区:以短支长,很多破产的公司是用短期债务去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利的资产,导致资金链断供,血本无归。
4.净利率低时(有可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看资产回报率(ROA),ROA大于资金成本率即可。ROA相当的情况下,看资产周转率,选择资产周转率(运营能力强)的即可。
Part 4. 现金流量表(立判生死的表)
1.财报造假的判断
(1)损益表造假: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是a.应收账款占资产越来越大,b.回款时间越来越长,c.现金流量表里的现金占总资产越来越少。
减少成本,用改变会计制度的方式,改变折旧费用或分期摊销费用的方式减少非现金支出。
(2)资产负债表造假:长期不用的资产卖给朋友换得现金,减少账面总资产,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因为 销售收入/总资产,分母变小),审核过后用现金换回资产。
2.现金流的分类
(1)营业活动现金流(来自损益表)
(2)投资活动现金流(来自资产负债表等号左边的“资产”部分)
(3)融资活动现金流(来自资产负债表等号右边的“权益”“负债”部分)
3.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含义
(1)投资活动现金流一般为负,说明公司投资新设备或厂房,为未来的盈利做准备
(2)融资活动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很可能公司近期分红过
4.运营现金流分析四步骤(记成与另外两张表里的“净值”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较会更好记住)
步骤1:确认运营现金大于0
步骤2:确认运营现金大于净值(因为在计算到净值前还有非现金支出的折旧费和长期摊销费用需支付)
步骤3:确认运营现金流大于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为1年内需支付的债务,以免付了债以后缺乏现金运营)
步骤4:确认运营现金流与净值变化趋势相同(即现金流涨,净值跟着涨),如若变化趋势相反,公司很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