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向来多种多样。有人独来独往追求“遗世而独立”,有人呼朋唤友唯恐不是当中“最靓的崽”;有人痴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人笃信“相遇即是缘分,相识便是幸运”……不同的取舍,是价值理念的差异,也是人生态度的迥然。今天,我们来聊个听起来一头雾水、实际上有迹可循的社交新方式——“搭子”。
何谓“搭子”?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人的感受可能并无二致。工作累了,茶水间里侃会大山?对面这个面善的同事是哪个部门的来着。有新展了,周末无聊凑个对?排队的时候还能有人说说话。肚子饿了,要不组队去探探隔壁新开的店?宁肯辜负爱也不要辜负美食……从饭搭子到旅游搭子,从游戏搭子到健身搭子,从剧本杀搭子到演唱会搭子,不一定相熟,更不用相知,只求片刻相遇、轻松相处。你一言,我一语,蛮好的;你不言,我不语,也不错。甭管是提前约的,还是临时凑的,只要你不为难、我不别扭,就是一次“恰到好处的陪伴”。
“万事皆可搭”。其实,单纯从形式上看,我们对“搭子”并不陌生。回溯过往,下课铃响手拉手一起去洗手间的陪伴感,月高风黑脚并脚一起走夜路的安全感……或许,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搭子”的存在。不一定形影不离,也不见得亲密无间,但总能在某个片刻、某些地方提供一丝慰藉,以对抗孤独,以消磨时光。伴随着交流的共鸣、情感的共振,“搭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而又短暂的默契,享受彼此提供的认同和支持。
不难发现,“搭子”之间在追求相关性、一致性的同时,反而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弱联系、轻社交。很多时候,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搭子”。或许是相同的口味、类似的趣味,或许是共通的需求、一致的目标,“搭子”总能凭此组成一个“限时限量”的“共同体”。只不过,相比于亲人爱人的亲密度、好友挚友的紧凑度,“搭子”之间往往存在一段“心照不宣的距离”。不需要知根知底,更避免刨根问底;不刻意你侬我侬,也别强求你知我知。简单、轻盈,却有价值,更有意义。仿佛随时都能投入进来,随时也都能跳脱开去。
值得关注的是,在快节奏、原子化的现代社会,渴望“搭子”、寻求“搭子”,也暴露出不少人“想要而不可得,可得而不想要”的矛盾感。需要陪伴,却又极力维系“边界”;获取愉悦,但又不想耗费过多心力。事实上,这背后是越来越多人对亲密关系另一面的反思。今天,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粘稠,这也意味着边界感的模糊、个人空间的让渡,更何况其中或许还有付出回报的算计、利益得失的考量。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如果情感更多成为了一种羁绊甚至一种消耗,也就不免让一些人生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是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的感叹。
这正是:
生人之上,熟人之下。
适度陪伴,万事可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