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它们有的会来得让你措手不及,让你不得不面对波澜混沌、哽咽心碎;但还有一部分它们来得更不经意,却会带给你莫大的欣喜与信心:比如后知后觉的成长。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阴
01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成长,只是在当下,我们很少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一点一滴都在滋养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甚至以为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的我们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有些东西真的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最近我看到更生写了一篇文章《在文学里,有钱没钱根本不是个问题》,里面提到了一个作家张悦然,她在文章里写道:第一次阅读张悦然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她以80后作家一举成名,忧伤的少女作家,这十几年后,再次读到她的新书《我循着火光而来》,我是真的感动了,这个人长大了。这本书里写的不再是曾困住她,甚至是困住一代80后的,青春的忧伤和躁动,而是真实探索过人生和文学的结果。
我看到这段话时,脑海中不断冒出来的就是“成长”这个词。觉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我们在一直尽力朝着未知探索,朝着更好的自己拼劲,那成长都会青睐我们。
我还没读过张悦然的作品,我不了解从前的她,不了解她过去的文字,我不知道在距她的这本新书出版的时间里,她到底有着怎样的改变,但正如更生所说那样,我知道时间是有人情味的东西,它不会亏待每一个不断自我审视以求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人。
02
我开始越来越觉得,你在用尽全力追求着什么;你在坚定不移地信奉着什么;你有始有终执着着的,这一切时间总会给你恰如其分的回应,尽管很多时候它没有如期而至,但它总会到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我的文字只会是那个样子了:处处流露出迷茫不安、自卑阴郁。但到现在,我开始真的相信了坚持的力量,也开始真正地认识到了坚持带来的那隐秘但又让人敬畏惊叹的改变,不管是从我自己实实在在的经历,还是从我所见闻的他人的故事。
拿文字来说,我想起了三毛。我记得我曾看过她的一本书《雨季不再来》,这本书里的文章是三毛在17岁到22岁之间所写,这些文字都真实地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不安、迷茫甚至是颓丧。正如三毛在这本书的自序《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里所写到的那样:“我之所以不害羞的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只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
你看,三毛也有二毛的时候,但三毛在成长,三毛在不断地融合自己让到她所能达到的境界去。我们后来看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等作品时,看到的是一个与“二毛”时截然不同的三毛,她对凡事有爱,有信,有望,她畅快、丰富、有趣。时间给了二毛回应:她会成为三毛。前段时间也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刘瑜的文章,我想,不管是三毛、刘瑜,还是张悦然,她们都在这些时间里慢慢成长,我们都看到了不一样却依然熠熠生辉的她们。
03
看到这些时,我心里真的充满了一种柔和的力量,但我知道,这种柔和的力量却来得比石头更坚硬,更坚不可摧。我所看到的所有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回应啊,它在告诉我: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以及改变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我在简书写了一年多,坦诚讲,这之中,我无数次地经历着迷茫,经历着自我质疑与否定。但到今天我再回过头来看时,我才真的再一次对时间的力量,对坚持的力量肃然起敬。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位简友在我2017年12月1日写下的文章《在这里,我才不管明天和怅然若失谁先到来!》里评论到:还是要乐观一点。
看到这条评论时,我又一次翻看了一个多月前我所写下的这篇文章,确实,在字里行间里好像都多少充斥着怅惘、失落……到现在,我的文字里仍然有很多类似于“不安”、“迷茫”的词语,但我知道,尽管仍然在用着这些词,但这种真实的情绪却少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庆幸,这让我回过头来看到了这一年多里我的成长,以及我真的喜欢着在不断改变着的自己,为此,我很开心,这也让我的生活里多了很多踏实的、着地的感觉。
04
一年前的自己,也以为2018年仍然是平淡无奇的,也不相信自己会有所成长。但那些一个又一个踏踏实实走过后留下的脚印不会欺骗你,也不会无情地宣判你所付出的是徒劳。包括现在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着的,正在一点一滴积累着的,都会成就更好的我们。可能当下我们不相信,也不敢抱有期望,但我想,在某一天,我们都会为之一笑,我们都能坦坦荡荡地迎接成长的到来。
这个世界有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它们有的会来得让你措手不及,让你不得不面对波澜混沌、哽咽心碎;但还有一部分它们来得更不经意,却会带给你莫大的欣喜与信心:比如后知后觉的成长。
而这些在到达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悲欢,所有的烦恼与苦闷,我们都不要去否认它。它们让你更清楚地看到这种改变来得有多不容易,以及让你看到它更有其存在的意义。有些路,一定要走,尽管这条路充满泥泞、羁绊。
05
最后,送上三毛在自序《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里的一段话:
我想,一个人的过去,就像圣经上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一步决不能上升到天国去。而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的爬着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青山绿水,尽入眼前。这种境界心情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将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那些悄无声息的成长,后来才看得见。在成为更好的我们之前,我们都不要慌于问结果,都不要急于渴求收获,这条路,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然后成长都会恰如其分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