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文友发了几张照片,是介绍湘西糍粑。
我一看心中大喜,周日赶巧在市场上抢到了一口袋糍粑。日本人的习惯,入冬搞活动就会像天女散花一样,免费赠送糍粑。(抢的高潮迭起)
可能是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吧,日本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放到汤里煮着吃,北海道的乡下或家有围炉的人也会放到火上烤着吃,地处南方的高知就很难看到这种吃法。
反正我也是不吃......
而我的老婆就更是奇葩了,她一直都是把糍粑放到粥里煮着吃......所以来日本二十多年了,糍粑我基本就没吃过。
因为我顶不喜欢喝粥了!(真的)
也许是在小时候喝粥喝伤了,在中国的困难时期,各种的粥早已把我的味蕾淹死了!
所以,我不喝粥!(绝对不喝)
我生怕想起那段不堪的日子......而老婆大人近几年来却是一直在喝粥,并且喝上了瘾。一年365天里最少有300天是在喝粥的(想哭)
在日本糍粑很便宜,逢年过节日本友人又多有馈赠。我也曾有过参与制作糍粑的经历,对没有经验的我来说,那可真是个体力活。虽然事后主人给我包了很大一包拿回家,可再去做客时总担心赶上这种节目。(忒累人)
在自家制作糍粑,日本人都把它当成一件喜庆的事儿。可对于我来说却像受刑一样难过,因为回到家以后全身都会痛疼不止。它使用的肌肉都是平时用不上的部分,那种意外的疲惫和痛苦让我想起来就胆战心惊......(我可不是懒)
再说了,我真的是不吃糍粑!(苦笑)
糍粑大概是南方特有的食品,北方吃的是粘豆包,是用黄颜色的粘米制成的(粘谷子)记得在集体户时期有过包粘豆包的经历,不会像糍粑那么费力气,和普通的蒸馒头差不了多少,只是中间塞上煮得烂熟的红小豆,个头儿也就是馒头的三分之一大小。
我记得那也是在雪花飞舞的冬天,春节前全屯子里的人家都在包粘豆包,赶上个富裕点儿的人家在杀猪的话,(全屯子里也就一两家)集体户的小伙子们就去蹭上一顿酒菜,酒足饭饱之后,大娘、大婶儿还会给每人兜里揣上两个粘豆包。那时候的农村人待人实在,不揣什么歪心眼,我喜欢喝酒也是那时候的东北杀猪菜熏出来滴。当时我只有十六岁......想起来就感慨万分。(嗯)
说着说着就扯远了(笑)
我第一次看到糍粑也是在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鲜鲜族人弄了个石墩墩,上边挖了个坑,放了些大米凿来凿去的,(当时以为是大米,现在看起来也就是糯米)因为他们是朝鲜族,所以把弄出的粘乎乎的饼子叫“打糕”,现在想起来也就是中国南方的糍粑吧!
糍粑在日本叫“毛琪”(译音)汉字就是一个“饼”字。
日本的“毛琪”想必是从中国南方学去的,大概也就是江浙一带的做法。因为日语就借用了许多江浙一带的发音,至今仍称为“吴音”。而日本的和服其实就是原装进口的汉服,至今有些老字号的和服店仍旧称自己为“XX吴服店”,也是证明。(笑)
细想想地球真的很小很小,阴差阳错我在日本见识了中国南方的糍粑。并且一直认为“毛琪”应该煎着吃、烤着吃,与国内的糍粑做法不谋而合。
哈哈哈哈哈哈
今天我把朋友圈的照片给老婆大人看了看,重申了我的意见。嘿嘿
二十多年了,老婆大人终于用锅给我煎了两个......(倒是挺痛快)
哇噻~真的是很美味!(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来中国人还是得用中国人的方法吃才能吃出味道来哟!呵呵
外焦里嫩,那叫一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