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252天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因弟子南容反复吟诵《诗经》中关于慎言的句子,而将侄女嫁给他。

1. “白圭”出自《诗经·大雅·抑》: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翻译:白玉上的瑕疵尚可打磨去除,但说出口的错误言论无法收回。

- 核心思想:强调 “慎言” 的重要性。言语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君子当谨言慎行。

2. 南容为何反复诵读此诗?

- 修身自省:南容以这句诗自我警醒,时刻谨记言语需严谨,避免因失言招祸。

- 政治智慧:春秋时期政局动荡,慎言既是道德修养,更是明哲保身之道。南容身为贵族,深谙此理。

3. 孔子嫁侄女的深层原因

- 看重德行:孔子认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南容的慎言正是君子品德的体现。

- 可靠的人生保障:慎言之人往往明事理、懂进退。孔子评价南容: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翻译:政治清明时,他能发挥才干;政治黑暗时,他能保全自身。这样的人足以托付终身。

延伸文化内涵

1. 儒家“慎言”观

- 《论语》多次强调慎言:

- “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

- “仁者,其言也讱”(《颜渊》,指言语迟缓郑重)。

- 慎言非懦弱,而是对言行负责的担当。

2. 孔子的“识人”标准

- 孔子嫁女、嫁侄女皆重德轻财:

- 将女儿嫁给因“不迁怒,不贰过”受赞赏的弟子公冶长(《论语·公冶长》);

- 侄女则许配给修身慎言的南容。

- 印证儒家价值观:品德优先于地位财富。

3. 历史中的南容

- 据《孔子家语》,南容在鲁国内乱时言行得体,未卷入政治漩涡,应验了孔子对其“免于刑戮”的判断,侧面印证慎言的现实意义。

这一典故以“慎言”为切入点,展现儒家对言行自律的至高推崇。孔子嫁侄女的举动,既是对弟子的肯定,也向后世传递一个道理:

在人生抉择中,品德比外在条件更值得信任;而守护言语的纯净,亦是守护心灵与生命的尊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评道:

“君子以礼制心,以言立行,故能安身避祸,其南容之谓乎!” ——言语的克制,终是通向智慧的铠甲。

我觉得我过去可能理解错了谨言慎行的意思,谨言慎行可能不是不说话,不做事,不抵抗的三不意思。而是不说刺激对方的话,不做伤害自己的事,在不利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还能做点实事,这其实需要很高的智慧的,所以孔夫子才会如此赞赏 将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