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
接触PM的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收获很多也独立完成了自己做为PM角色的第一个需求,对PM这一个职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改变了思考的方式,特别看完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后豁然开朗,《用户体验要素》之前看过但并没有理解,在我企业导师极力推荐下我又读了两遍并慢慢带入到我的工作中,这本书值得每一个PM或者开发去看的。
为什么
在开始确定做一个需求前多问why,5W思维工具的第一个W即是why,为什么?无论是产品经理接到需求还是跟开发,UX等沟通时,往往会跳过这一步直接开始,搞清楚需求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对于下一步的分析,落地和沟通都有莫大的好处,很多PM想不清楚就会经常改需求,造成了PM和程序员之间互怼的梗。
程序员烦乱改需求的原因在于乱改属于无用功浪费时间,不根据现有结构层设计就去改动功能影响就会很大,层级越往下越抽象,改动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多用五个层面思考,沟通起来就知道测试,开发,UX的问题是哪个层面,就可以很清晰去表述,技术也可以根据这个模型回怼PM的不合理需求。
大多前端PM只关注框架层和表现层,后端PM只关注结构层和范围层,TNT投入市场为什么招来这么多的不看好,TNT改变的是用户的交互习惯,这样的交互设计值得用户要去买一个显示器+一个手机吗?带来的价值有多大?做一个PPT等插件哪怕订阅模式都会有人去付费,你就会发现用五层模型都可以看TNT都能找出不好的地方(举个栗子而已,老罗我还是很敬重的)。
下面就是我看这本书做的一点笔记,总结下没事就回顾思考,添加些新的认识。
零. 用户体验为什么这么重要?
用户体验指的是产品如何和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正确的产品形态绝对不是由“功能”来决定的,而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良好的产品体验可以增加转化,“特性”和”功能“总是重要的,但用户体验对于客户的忠诚度有着更大的影响。
一. 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的用户想要什么”
二. 范围层(功能规格|内容需求)
将需求和目标转变成产品应该提供什么内容和功能
- 文档很重要,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这样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和不需要建设什么
2.1定义需求
不管从企业内部管理者,还是直接从用户处获得的,分成三类:
显而易见人们讲述的想要的;
用户并非想要的,再通过探讨建议,得到不同的需求;
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特性;
2.2功能规格说明
- 不需要包含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包含在设计或者开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功能定义;
- 撰写时要注意:
- [乐观]描述系统将做什么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这是决定一个功能是或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 [避免主观语气],这是另外一种使需求“保持明确”和“避免歧义”的途径一因而也避免误解的可能性;
2.3确定优先级
- 项目范围是建立在战略层基础上,要评估这些需求是否能满足战略目标,还要评估这些需求的可能性;
- 任何不符合当前战略目标的特性建议,都通过范围定义将其排除出去;
- 过早进入需求定义阶段,会反过来反复审视战略目标;
三. 结构层(交互设计|信息架构)
这层是比较抽象的,也是很考验一个产品能力的一层,范围层定义好用好需求并排列好优先级后,要将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层就是为创建一个概念结构,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将用什么方式方式来运作,这一层我们会看到一个较大的架构和交互的设计,好的结构方便日后产品的迭代更新;实战案例
3.1交互设计
- 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称为交互设计;
-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
- 交互设计关注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3.2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定义: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么样工作”的观点,一个概念模型可以反映系统的一个组件或者整个系统;
3.3 错误处理
- 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方式;
- 使错误难以发生,系统应该帮助用户找出错误并且改正;
四. 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进一步提炼结构,确定很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这层关注全部在于独立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上。
五. 表现层(感知设计)
先交给UX的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