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如果追溯历史,我想应该是从中国的第一场婚礼开始的吧,古时候,婚姻都是包办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人在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另一半,当头纱被揭开的那一刻,两人才算真正见到了第一面。从那时起,两人便认定了对方,也许是不得不认定了对方,成为自己的相公,娘子,然后相濡以沫,相伴一生,在我看来这样的爱情都伴有着一股纯真的味道,在刚刚成熟的年纪,遇见刚刚成熟的你。
后来,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传进来了,人们的爱情观也就发生了变化,自由恋爱的思想首先在当时思想比较激进的人群中萌芽,这些人大都是当时的文人,于是就有了许多的故事、佳话流传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张爱玲与胡兰成仅持续了两年的婚姻,就有了鲁迅被包办婚姻后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许广平,就有了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后,又爱上了千秋才女林徽因,诀别时无奈发出“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慨叹,之后又与民国名媛陆小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样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自由恋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人们可能会问,自由恋爱观会影响婚姻的稳定吗?
我想说的是,自由恋爱的一种思想的进步,人类感情的解放,现实证明,即使有着这样自由的观念,还是会有许许多多成双成对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一个人,我最喜欢的,就是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初遇便成就了一段“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的旷世情缘,这也许就是一见钟情吧。有人说,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可我不这么认为,人们总会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向往之情,对于美好的异性那就更具有吸引力了,一见钟情,钟情的并不只是体态,容颜,还有他的言谈,他的举止,他的处事方式,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你想象中他的一切,如此说来,你钟情的只是你心里的幻想,而那个你钟情的人,却满足了你的所有幻想,于是你爱上他,甚至痴迷,不惜默默守护,默默付出,爱情的起点,这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吧。
婚姻自由,这已成为法律里的明文规定,这也就象征着爱情自由已是我们公认的条文,可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放纵的心即使带着真心实意的皮,也骗不了众人的眼睛,也经不住现实的考验,自由,你大可去等待,你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也许是过客,也许是伴侣,你依然可以选择等待,等待那个你期待的人出现,然后选中她,认定她,不再改变,只有这样的等待,一心一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爱情的滋味,或苦或甜,或青涩或可口,那都是你亲身经历的最宝贵的体会。可是最后,有些人终究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终点,走到了尽头,走到了岔路口,也没有什么好伤心,没有什么好泪流,微笑着到个别吧,希望下个路口,我们还是好朋友。
一生只爱一个人,这样的爱情在人们看来总是美好而幸福的,但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和自己的初恋修成正果,因为每个人的成长中都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出现,让他长大,让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成熟,稳重的人,然后让他懂得了如何好好照顾好一个女生,可这个人不会再是他曾经的那个她了,听起来总会让人觉得有些悲伤,只希望日后再次重逢的那一天,他们可以放下过去的痛苦,好好说一句,谢谢你,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们还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用别人的话来说,就是“你们现在还太小了”,也就是在这个年纪,我们可以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去喜欢一个人,他长得帅,他打球好,或者他的一个侧脸,一个微笑,那种可以持续七八年的恋爱,也都是因为“我们还太小了”,恋爱关系可以不被外界打扰,很容易就可以维持,没有柴米油盐,没有房贷车贷,没有生活中琐碎的事,往往是那些到了结婚年纪的人,认识一年或者两年,成就成,不成也就散了,他们的恋爱,更多的只是为了成个家,组建个家庭吧,所以才会有了那句话,“学生时代的爱情最单纯”。
如今的科技,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那是个公共电话亭很普及的时代,手机也是有的,但信号不是很好,也不可能煲电话粥,因为花费真太贵了,那时候的一段异地恋真的很难维持。然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会成为我们的困扰,视频电话,语音电话,实时通讯都很方便,世界正在慢慢变小,异地恋也就没那么“异地”了,高中有很多情侣,到了大学,他们都在维持着,如果没有变心,那么这段感情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感性的人,去发现,去感受,去聆听风,聆听雨,去聆听Ta的声音,让自己的心重新跳动起来,如果你正拥有着一份爱情,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如果没有,那就请你要有耐心,这世界那么大,你的等待总会有结果。也许就是现在,也许就是此刻,你心里万般期待的那个人,恰巧正在想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