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阴有小雨
聚会的第二天是在车轮滑过路面发出的“哧溜”声中醒来的,不太刺耳,却扰人清梦。实在是房间离公路太近了。记得订房时,跟酒店板娘说好,房间一定要面向太湖的那一侧,推窗可见湖光山色,结果只留朝公路的那面。想要换房,还都客满,无法调换。
酒店的信誉度大打折扣。
吃过自助早餐,几位同学沿河边长廊兜一圈。阴雨绵绵,气温比昨天下降。寒风中行走,雨丝飘在身上,冷飕飕。
水天一色,灰蒙蒙。远处,太湖中的小岛像一艘静止不动的巨轮。
湖中的水鸟,有同学说是野鸭。生态环境改善后,受到保护的野生禽类越来越多。
亭子里,稍息。若有阳光,可以坐着喝茶赏景,但今天不行,太冷了,吃不消。
停在岱山湾里的小游艇。
老同学,一起长大的村上姐妹,我们合个影。
班主任杨老师不愿在外住宿,昨天下午就回苏州城里。看到我发在群里的晚宴照片和视频,老先生发话:如果明天不下雨,我过来。
上午与杨老师联系,说在路上,即将到达,还有100多米。今年78岁的杨老师为了与我们在一起,独自驾车,从城里赶到东山,令人感动。等了几分钟,还没见到老师,又电话联系,才知道开过头了。我和另外两位女同学在酒店外的宋家湾站等候。
原计划,若天气晴好,上午附近景区逛逛。下雨天,路滑,计划取消。男同学们掼蛋、搓麻将、刷手机;女同学喝茶聊天,说说笑笑。杨老师一到,便加入我们的聊天队伍。
这位慈祥的老人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心。
女同学人数少,并且团结,只要没有急事、要事,活动都能参加。性格开朗的戴同学说,厦门工作时,错过第一次聚会,很遗憾,现在上海帮儿子带娃,想尽办法要来参加活动。还说,50周年庆太遥远,要么45周年再聚。我笑她:你最好每年聚几次。
午饭后继续座谈。
2点多钟离开酒店。这次聚会的财务也由我担任,负责收付款。
返程路上,生怕杨老师迷路,让他在后面跟车。开着开着,回头一看,发现杨老师的白色别克不见了。打电话,说已经在前面,超过徐同学开的大奔。
一车人由衷感叹,都说杨老师太励志了,我们老了也要学习他这种乐观不服老的人生态度。
安全到家。某女同学在群里发一张老照片,1982年5月,北厍中学共青团总支全体团员合影。时隔40多年,好多同学连自己都不认识。这张合影,除了前排中间的校长、党支部书记以及团支部书记,还有高二高三的学生。那年,我们读高一。
合影后面的三层楼是教学大楼,前面是大操场。我们的高一教室在并排而建的西大楼。初三时,在二楼的东面。
这张老照片引发太多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且打住,要不然离题了。
为期两天的北厍中学八四届高中同学40周年聚会结束了。不能说圆满,因为有部分老师和同学没有参加,但总体来说很顺利。
后续,还要算账,同学垫资的,骨干资助的……一本明细账,骨干群和同学群公开展示。
班长说:三年同窗,一世情谊。以后大家多沟通,常联系。
是的,青春不散场,我们始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