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是需要固定的空闲时间。
在朋友圈之外开辟一个阅读的圈子,这就是“看一看”里面的好看。
好看有“精选”和“推荐”。
大部分并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那怎么办呢?
尝试社交推荐这条路。
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我们接受新信息,不是自己跑到图书馆、网站或书店去搜索,大部分情况是听了周边人的推荐而做的决定。
我这2、3年的阅读,基本是基于朋友的推荐。
我看的电影,不是按照我的兴趣去看的,而是很多时候朋友觉得好看,如果自己不看,会觉得落伍了。
推荐会成为越来越强的帮助人们决策的因素。
因为我们确实很难评判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不好的内容。
社交推荐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循环的系统。
通过机器的推荐,只会不断强化你的某一方面的认知,让自己越来越相信和认同这一块,这时候你很难回来。
而社交推荐有纠错作用,社交关系会帮你拉回来,这是社交关系强大的地方,它是一个恢复的平衡系统。
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大众化阅读的产品,我认为,基于社交推荐,才有这样的机会。
因为本质上做的不是阅读,而是社交的延续,人会因为社交而去阅读,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去阅读。
“好看”上线以后,“看一看”的团队很兴奋,因为数据在上涨,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在看什么文章,你会关心社交体系里面在发生的事情。
毕竟它是一个社交阅读,就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可能会推荐强化你人设的东西,而不是推荐内容特别好的东西。
人的关系链是非常复杂的,反而你会看到在不同圈层、不同位置、不同地方的朋友在看什么,这个时候你也有兴趣去偶尔看几眼,你也许会打开新的兴趣的窗口。
“好看”里面的信息和朋友圈转发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以人来发布的,前者是文章的集合。
即使他推荐的东西不适合你,但不妨碍你通过他推荐的文章去看他关注的世界。所以很多人会保留对各种圈层朋友的关注度,以此打开自己世界的一个窗口。
当你的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你会借此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