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看到这两个案例,深受启发,拿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案例:
33岁的罗阳是个制片人,她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事业已经小有成就。 不过,她在工作中一样遇到了非常头痛的问题。她对专家描述:我正在筹备一部音乐题材的影片,因为对音乐不是十分了解,我便请了一位在专业上比较有名的朋友做我的助手。但是,他却让我在全体工作人员面前很丢脸。尤其让我生气的不是他,而是面对这种情况我自己的‘无能为力’!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对我的建议冷嘲热讽,让我一见到他就很紧张。有的时候真想炒掉他!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建议说,很多女性不能面对来自于他人的挑衅,多半是因为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所处环境、局面的控制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冷静分析自身实力是摆脱尴尬困境的最佳途径。 罗阳听取专家意见后,冷静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当时的情况,虽然她在音乐方面的知识确实不如那位专家,但这并不表明罗阳在制作节目的能力上就比他差。在排节目的间隙,罗阳对他说:我非常感谢你对工作的投入。因为这个领域我并不十分熟悉,所以你对我的帮助很大。但同时,我也非常希望你了解,在制作节目方面我大约有10年的经验,所以有一些做法与你意见不同,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很好地沟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的合作基本上还是非常愉快的。罗阳感到在具体分析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况,直接把你的心里的想法讲出来会更有利于排除自己心理上的恐惧。
第二个的案例:
你正在电影院看一部自己很喜欢的影片,你身边的一个人却偏偏不停地打手机——很让人心烦,是不是?当你终于忍无可忍小声提醒,她却对你怒目而视,这时的你会怎么做呢?大概很多女性会选择继续忍让甚至感到尴尬仿佛做错事的是你而不是她!其实,在这种情况你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你有权利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请去休息室打电话好吗?因为这样,我实在听不清电影对白!不过,也许你会遇见她的反驳,但是你要明白,你是对的,而且同样想安静看电影的人也一定会站在你这一边。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遇见以上类似两个案例,在这之前,我大多也是不知所措,今天也是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