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戴建业教授讲解《走进陶渊明(三)———“饮酒”•其五》的视频,方知自己以前对这首诗的理解真的是很肤浅。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当初对这首诗的理解,只有两个词:“归隐 ”和“悠然”。
戴教授的讲解简述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陶渊明的真正的洒落,即使在车马喧闹的地方居住,也听不到嘈杂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心远”。是因为他虽然住在熙熙攘攘的地方,精神上远离了这个社会。他的心境已超凡脱俗,世间的俗物俗事已干扰不了他。这也是因为他的洒落胸襟,超脱的人生韵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与天地的高度的和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的是天地本身的和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已忘了自我,把自己已融入天地之间。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生命存在的自由洒落,他本真存在的澄清朗现。
戴教授在讲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用了这样的描绘:
陶渊明在东篱笆下正在采摘菊花时,突然抬头看见庐山,被一层白雾环绕,整个庐山被彩霞笼罩,此景惊呆了诗人;庐山此时此刻也看见了采菊的陶渊明,他们就这样对望着。
犹如一对青年男女,就那么一瞥,就到了忘我的境界。
戴教授这样一比喻,让人很容易就理解到什么是人与天地的和谐,什么是忘我的境地。
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归隐、悠然的生活状态,更表现了诗人洒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