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我有幸读了汤勇先生的教育论著《致教育》一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章节——《教育永远都是慢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静待花开。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给了一个人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一点点。任凭人怎样着急,怎样催它,怎样吓唬它,怎样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无可奈何,只得随着蜗牛慢慢向前爬。然而,人却忽然闻到了芬芳的花香,听到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晶莹的露珠在树叶上闪烁,此人豁然开朗——原来是因为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孩子总是慢慢长大,孩子的心智总是一点点的开启。我们班的孩子从三年级到五年级都是我陪伴他们的,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我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世杰、玉龙、升豪几个孩子,一直都是学困生。对于课堂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让他们来展示,让他们也能感受老师是关注他们的,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每次课外时间,他们几个总会坐在我办公室门前,我辅导他们写作业。曾经学校的做饭阿姨开玩笑说:“玉龙这孩子天天留,真是不争气!你留也没留烦,我看都看烦了。”玉龙妈妈也经常对我说:“陈老师,龙龙我真是管不了了,一天我总要打他几次也不行。”我只是淡然一笑,说:“我已经习惯了。”其实,不是孩子表现不好,只是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就像寓言故事中的蜗牛,努力的往前爬,而收效甚微,甚至无动于衷。我们不要着急,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企图立竿见影,只要我们蹲下身来,耐心的陪伴,花苞总有绽放的那一日。
教育一旦慢下来,就会给孩子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阅读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欣赏的目光,多一点鼓励的话语,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点燃,思维就会被激活,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就会多一种可能。有句话说得好,“希望上天给笨孩子一个矮树枝”,只有教育慢下来,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枝可依,才会让每一个孩子有一展所长的机会。“野百合也有春天”,只有教育慢点,再慢点,才会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也才能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春天里绽放如花笑靥。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教育欲速则不达,拔苗更不能助长,大水漫灌也是使不得。很多时候,让蜗牛带我们去散步,与孩子一道放慢脚步,永葆最纯真的视角,最饱满的心灵,最优雅的姿态,我们才能共同体味岁月的悠悠与无痕,风景的独好与曼妙,岁月成长的快乐与美好。不忘教育初心,教育就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回到那个温馨而温暖,充满诗情画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