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古墓、遗址的发现都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例如村民田地耕作、取土,大型基建工程(修建楼房、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按照规定,在大型基建项目制定建设用地规划后,文物部门先对建设规划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手续的报批,再由考古和文物部门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其后再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根据考古发现的重要性开展对文物保护工作,或调整使用规划、或就地保护、或适合转移。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前些年因南北北调工程,而进行保护性发掘的河南鹤壁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位于河南鹤壁市大赉店镇刘庄村南,东距京广铁路300余米,紧邻铁路以东的鹤壁市新城区 ,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2005年,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作为首批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刘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同年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计划占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
根据考古专家介绍,出土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一般比较浅,多数墓葬深度在0.5米内。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仰身直肢或俯身直肢,骨架保存一般较差。多数墓葬不见葬具,见有木质单棺,有的墓葬在墓底残存有近呈长方形的纯净黑土痕迹,不排除为垫尸木板或其他铺垫物的可能。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座石棺墓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石棺由13块自然片石组成,长2.25米、宽0.45米到0.5米,上部平盖着3块片石,象征棺盖,但在墓主身下考古工作者并没有见到石块。另外,还发现有近20座墓葬在墓主头脚两端各放置一块或多块石头的现象,考古工作者推测,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石棺的简化形式。
经过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窖穴和灰坑436座、房基1座、陶窑1座、灰土堆积9个、陶片铺垫遗迹5个、灰沟9条、灶坑8座以及大批居址柱洞。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鹿角器等器物近400件。陶器中夹砂陶、灰陶、褐陶、红陶等,夹砂陶大多陶色不够纯正。夹砂陶器以素面罐最为常见,还有篮纹罐、盆、瓮、器盖等。泥质陶器有小口高领壶、折腹盆、罐、钵、碗等,陶环数量较多。石器有大型石铲、斧、凿、锛、钻头、环、纺轮等。鹿角器有角铲。骨器、蚌器极少,水生动物遗骸基本不见,与遗址紧邻淇河的地理位置极不相称。
专家表示在夏朝时期中原地区,如此规模公共墓地的发现尚属首次,为为先商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中原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以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亦提供了探讨商族起源的新线索。刘庄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其葬俗葬制、社会结构、商人渊源、夏商关系等长期以来历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为探讨商族起源提供了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