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天参加一席宴会,感触颇深,不擅长写文叙事的我尝试着让“认知”这个概念具体一点。
众多名人大咖都认同认知的重要,还放在生存质量,“人与人的差别”这样的高度。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我想把名人大咖对“认知”俩字没表达完的意思以及我的思考具体谈一下。
缘起于亲戚搬家酒,在好奇心驱使下,亲戚怂恿下把不喜社交的我也拉去了。期间觥筹交错,有吃有喝,又揣又拿,大人小孩忙得不亦乐乎,像似一幅农家乡村山水图,也是阔别已久的“年味”。吃喝间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吃喝是本性使然,早已进入物质丰腴的文明社会,行止间仍然有“匮乏”的影子,这是最原始的认知(行为),俗话叫“眼前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认知不足,精神上的贫瘠无法用物质来弥补,反之成立,物质获得越多越不能让精神世界快乐。人是二分的,肉体和灵魂,物质丰富能满足肉体需求及享受,也能影响灵魂是否继续前进。佛门的贪嗔痴也有很好的见解,肉体和灵魂,进则净土,退则凡尘。
比眼前利益高一阶的是“一见便知”。这种认知能清楚知道事物本质,局里局外都不迷入局中。这个境界很难到达,非经历加学历不可。俗话中空杯心态,大道至简,圆滑厚黑都包含“一见便知”。
最高阶的认知是“未卜先知”。这个更难触及了,这种认知建立在大量的知识上,是一种系统的把各门科学融汇贯通的认知。人终究是人,精力学力有限,还没人掌握各门科学,最多能在一个领域(行业)或者某件事情上做到未卜先知。诸葛亮观天测地预测出天气,草船借箭就是未卜先知的例子。
以上仅从认知角度解读人的行为与人性,这种划分并不全对,可以启发思考。还可以从基因(天赋),地缘环境,政治等方面综合解读。
人的思考与行为首先出发点是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