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前几日愁眉不展,与我倾诉:女儿刚上初一,科目骤增,作业量增大几倍,课下写作业几乎每天到深夜十二点多,课上时常跟不上老师节奏,孩子情绪低落焦虑。爸爸因女儿作业拖延批评几次,反惹来女儿顶撞与眼泪,父女间关系日益僵化。妈妈眼见女儿本就单薄的身体日益消瘦,愈加上火脾气急躁,爷爷奶奶心疼孙女对父母意见越来越大……一时间闹得全家人心情焦虑,疲惫不堪。
这个场景何曾相似!想起多年前女儿刚上初中,考入全市重点中学,也有一段时间无法适应,弄得全家人惴惴不安。如今已长成容貌娉婷,自信阳光的姑娘,成绩优异顺利保研到北京名校。
回想培养女儿的心路历程,不禁感慨颇多!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初一和高一是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阶段,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往往能事半功倍。是家长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家长要善于利用战略思维,科学布局谋划,方能辅助学校、老师将孩子教育成才。
当前,很多家长忙于日常“事务性”教育,面对孩子学习成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惯就事论事,疲于应对,事无巨细,盲目付出,但往往收效甚微,自身也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缺少战略思维的大智慧,规划性,前瞻性教育谋划不足,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导致把握不准孩子成长方向,对内心动态掌握不够,丧失沟通良机,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一般。
对家长来说,在初一、高一的学习关键过渡阶段,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01战略上“藐视”
战略上“藐视”,主要指在家长在心态上要保持“松弛感”。
第一,接受客观事实。升学过渡期是孩子进入初高中学习生涯的开端,万事开头难。孩子一时间不适应,感到困惑和压力是正常现象。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些能三个月逐渐适应学习节奏,有些则用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才能跟上学习进度,但只要孩子内心还是积极向上的,就都很正常。作为家长需正视事实,从内心真正承认,在过渡期,孩子无论出现何种问题,都是学习成长的必经阶段。要冷静对待,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第二,做好情绪管理。在升学过渡期,孩子学习科目骤然增加,学习压力变大,心情难免急躁,这时家长自己要先学会沉得住气,给孩子吃定心丸,所以在这段时期要做好情绪管理。无论孩子成绩如何,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焦虑神色,更不要从语言或语气上暴露自己急躁的情绪,一般情况下尽量不干预孩子行为,尽量利用吃饭、散步等共处时间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第三,赢得孩子信任。面对出现的学习或生活问题,家长第一反应应亲切的鼓励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的难处,而不是说大道理,让孩子感觉父母的立场是和她一样的。取得孩子的信任,必要时可以退为进,出现任何问题尽管内心波澜,但绝对要面色平静,以自身行动告诉孩子这都不叫事,以后都能解决。
第四,探讨学习习惯。升学过渡期,也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良机。此时,家长要用有效方式,与孩子积极探讨和沟通,什么是对自身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学会倾听,全面掌握孩子的困惑和难处;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平等的与孩子交流;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理解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慢慢启发和循循善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对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提高,经过自身不断努力,最终一定会收获好的成绩。学习效率高、不浪费时间,不过分较真,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来孩子才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02战术上“重视”
如果说战略上“藐视”更多在心态上,但绝不意味着无所作为,相反战术上“重视”,是指行动上要更加积极主动。
第一,细心观察。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关键过渡时期,作为家长更要细心观察孩子每一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时家长借鉴传统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通过细心观察,精准掌握孩子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小缺陷,分析不良学习习惯比如作业拖延的具体原因。
第二,制定规矩。分析原因后要针对性的制定修正的对策,家长要充分发挥智慧和经验,为孩子制定学习规矩。如果发现孩子写作业时经常看手机聊天,则规定学习时必须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干扰;如果发现孩子一边学习一边玩游戏,则规定玩游戏的时间,如必须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玩游戏,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等;如果发现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不会或写作文琢磨了好长时间,则可以先鼓励为主,然后适当规定单科时间上限,启发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警惕完美主义。
除了针对具体原因制定规矩外,还要结合孩子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如每日上床睡觉时间具体不超过几点,写作业每隔一小时休息十分钟等劳逸结合时间。原则上的规矩必须遵守,不要过多,多则无益。
第三,重在执行。规矩制定后,家长一定坚持监督执行。规矩必须遵守,家长要想办法立权威,但方法绝不是简单粗暴,要取得孩子信任和理解。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同时家长必须对每日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和态度进行反省,把培养孩子视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长期心理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靠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有效沟通。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任由情绪宣泄。即使发现问题,如果没有把握这次解决,那就下次再想办法,有十足把握后再与孩子有效沟通。根据孩子具体的学习进度和感受,灵活决策学习和休闲时间,不要过于绝对相信前辈经验或刻板理论。有些孩子升入初高中后,开始进入成长叛逆期,心思敏感脆弱,此时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理解。家长在孩子写完作业后,要允许孩子有聊天、玩乐的时间,宽严相济,劳逸结合。
第五,提升素养。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家长除了日常细心照料之外,还须具备良好的眼界、格局和理念。多读书,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亦是如此。利用空闲时间,多涉猎教育学、心理学、沟通方面的书籍,比如科里•帕特森的《关键冲突》,可以帮助家长学习有效沟通的艺术;赵定军的《妈妈的心有过高》,让我们看到一位残疾妈妈培育女儿的千辛万苦,从而找到心灵的共鸣;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领我们见识和领略到家庭教育的美妙境界……通过提高教育素养,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和艺术,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方能有效助力孩子未来成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在心态方面做到战略上“藐视”,在行动方面做到战术上重视,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