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去参加综合组的听评课活动。如果站在英语课内容的角度评课,我是有明显的劣势的。我上学的时候英语学的不多,不敢在晚辈面前班门弄斧。那么给大家说点什么呢?
总体感觉:
一、从英语组两位老师的讲课和其他评课老师的发言来看,英语组老师们总体水平比较高。讲课的老师基本功、自身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我发现大家在评课时,涉及到了老师的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检测等,就是说大家普遍的关注了老师的教。
二、当两节课讲到最后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到这个时候,学生还记得这节课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吗?老师对自己设计的目标,知道达成度是多少吗?
下面,我就各科共性的问题说说我的建议:
1、听评课是我们经常组织的教研活动形式,那么老师们想没想过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什么?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的任务,还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还是为了帮助同事提升,还是什么?如果是只为了完成任务,那就大大降低了听课的效益,价值不大。听课要“会听”,要听出“门道”来。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形式,就有不同的收获。
2、建议大家变一变听课者的身份。变成“学情观察员”。把听课变成观课,把评课变成议课。⑴观课,在课前了解一下设计理念、学习目标、学习流程、主要方法、达标检测等。然后根据自己去参加活动的目标设计一张“观课量表”,当然也可以几个人有不同分工。⑵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是怎么合作的,怎么探究的。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了什么困惑,及时做记录,并且可以充当上课老师的“第三只眼”,能用手势、眼神、姿态告诉上课伙伴。⑶课后,大家进行议课,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学生的学习情况,说说改进的建议等。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特征是分享。每个人的体会、收获都拿来分享,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在观察学生学习的时候,观察者看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灵感到来时的措施、策略等等,就是教研活动时的内容,这样教研活动的主题来自课堂,来自学生的“学”。教研活动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用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立项研究,这样就把教研和科研结合在了一起。
3、议课时,第一项要讨论的内容是“学习目标”,本节课设计的目标怎么样?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符合本册本单元的要求?是否符合学情?教学结束之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怎么样?有多少学生达成了目标?可以怎么改进?这一点很重要。
有句话叫: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整个流程设计、方法设计、检测达标等全都指向本堂课的目标,是为了自己设计的目标服务的。切记。
4、课改要求老师有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
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
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
三不讲:已会的,自己能学会的,讲了也不会的
对于英语课是否适用呢?究竟英语课的教学怎么进行小组合作,希望英语老师们去研究。
5、其他科任老师:你们出示了两节课堂整合课,有音、体、美、社、科。通过一节大课,至少说明了学科之间不是知识的割裂,不是知识的封闭,是可以融合的,是可以整合在一起上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至少把我们的思路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的,学生的生长发育是整体的,我们的整合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至于整合要走向哪里?请大家继续研究。
在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方面,综合组更有优势
还有一些课改名校,已经有了不少的尝试。比如混龄学习社区的出现:高年级孩子教给低年级孩子做广播体操;一对一的辅导低年级的小朋友讲故事;开展混龄的运动会项目;开展交友周,要交到三个不同年级的朋友等。这些都给我们综合组的老师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今天先到这里,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