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看一本书,看过就完了,等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就要重头看起,没有之前看过的半点痕迹。
如今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看书,但我这次做了一些读书笔记。
算是与之前看书有了一些进步,那么做笔记和不做笔记有什么区别呢?
我在看书的同时,还在书中针对作者表达某些重点的观点画上了记号,一眼看去,就能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
我还抄写了一些作者书中的看法与观点,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读书中的观点、所谓的解读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作者的观点。便于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吸收。
古往今来,做读书笔记的人,多不胜数。
比如毛主席在最早革命时期,也不忘读书,还在书上做批注。当然,做批注就表明了,他先是认真的看了这段文字有所思考,所以就有些自己的话想要总结。
不仅是启发了思考,还加深了对这段话的印象。
所谓看书、读书。看的是什么,读的又是什么呢?
我想看的就是这个人的经历、这个人的感悟、这个人的思想吧。读的是为什么这个人在经历了书中的事情会有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精神。
如果书中的主角是我们自己经历了那样的事情,那么,我们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思想和精神呢。
你也会从文字中,从书中来去了解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
我这几天所读的《文心》,是一本教导中学生或者写作爱好者怎么去读与写的书。
文章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写作与读书的方法与见解娓娓道来。
写作最先应该是学会练习。等练习一定程度时成了习惯,写作变成了如同你要吃饭、穿衣一样自然的时候。你实际生活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写作时,便可以写出来了。
书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外面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
内部经验却各不同。
比方说,看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时,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还是内部的经验。我是这样理解的,外面的经验就是指的是景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例如说玫瑰枯萎了;
内部经验由于每个人对于景物所寄托的感悟所各不相同。例如形容玫瑰花枯萎了。他这样说:“玫瑰花像个调皮的小孩,耷拉着她的粉红色小脑袋”。可你同样看到了玫瑰花枯萎,你就不一样会如此说。
这正是由于个人内部经验的不同。所谓的内部经验无非就是个人对景物的不同体验和个人的阅历罢了。
有时候可能根据外面经验去了解作者为何对景物如此描写,你就好奇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内部经验,这样也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3.
另外书中表明,是先有文章的内容,才有文章的题目。按照现在来说,题目也就是标题。
往往是要先完成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再选拟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文中说,题目的作用是便于称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
我对此观点有新的看法,现在时代不同了。在新媒体中,标题不再只是便于称说的作用了,我觉得更大的作用是为了吸引读者、吸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目前这本《文心》的读书笔记所做的三节笔记内容。希望每读一次,就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就能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