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听过知行合一这四个字,但没有听过另外一句话。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传习录》。
所以别再说你知道但是做不到,你是真的不知道,最多叫“听过”。
下面有个自查列表:
1)看过一本书,觉得那本书很好,但是向他人转述的时候,说不出具体哪里好。
2)对一些社会现象想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或是写出来不痛不痒,不能令人深思。
3)容易人云亦云,听谁说都觉得有道理,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4)喜欢碎片化阅读,静不下心从头到尾仔细读一本书,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
5)经常有焦虑感,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的感觉。
6)幻想一夜暴富。
7)有时候以为别人在夸你,其实在变着法子骂人,只是因为你不懂。
8)觉得自己很聪明,什么都懂。
9)......
以上如果有一半符合,那么说明你可能真的要认真思考一下,关于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书是这个世界上目前为止知识最好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书的内容有些滞后,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毕竟一本书出版,要经过出版社至少三审三校。
系统性获取知识,除了学校,莫过于自己阅读书籍学习知识。
如果我感到焦虑,通常是很久没阅读。
正因为对书的喜爱,我开始一项为期三个月提供给读者福利的抽奖活动,每周一次的抽奖,奖品以新书为主,一周后自动开奖,后续也会弄一些别的奖品。
本以为免费抽奖会出现那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来抽奖的场面,结果门可罗雀。第一期抽奖一周之内只有64人,三个名额。发到几个群,加起来也有上千人。
我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长得不帅可能是个原因。
其次,如果抽个值钱一点的事物,例如最新款的手机啊笔记本什么的,或者是一辆车,抽奖超过十万人再正常不过。
再其次,一手知识不如二手知识受欢迎,大部分人喜欢听书听课看直播,也不愿意阅读。因为阅读需要自己动脑,碎片化阅读迎合了人类的惰性。
书也是最廉价的知识载体,有一些作家穷其一生,也只写了几本著作。书浓缩了作者的知识沉淀,人生智慧。一本好书的营养,胜过1000部爆米花电影之和。
我不劝人读书,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有人愿意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有人要掌握自己的未来。这两种选择不存在对错之分。
阅读不能让我一夜暴富,但是可以让我越来越喜欢用“大脑”来看世界,而不是仅仅通过“眼睛”。
我喜欢做个明白人,对世界充满好奇。
仅此而已。
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区别有多大,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