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100,既高兴,又很清晰的捋了一下我的未来和自我的管理,我将来应该怎么办?
到底怎么样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且一直保持下去,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晚和闺蜜开了个紧急会议,总结问题,和思考接下来要走的路,理清思维。
首先,不是要求孩子,而是要求父母做到自律。
在孩子小学期间,她很单纯,并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孩子能在学习中间找到学习能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就是当下阶段,孩子能体会到的快乐。在这个时期,孩子并没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所以除了家长的严格管控,别无选择。(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是不是很自主,反正我孩子没什么自觉性。)
那就要求的是家长是否自律,包括全身心的陪伴,读书,学习。孩子读书,自己也读,孩子不读,自己也读;孩子学习,自己学习,孩子不学,自己也要学习。好硬核的条件,但是这必须做。
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超强粘合感,随时随地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一天也不能懈怠,不能让孩子功课被拉下来,一但拉下一点点,就意味着,孩子可能在学习会遇见吃力现象,费劲,费大功夫,人对有一点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迎难而上,可是遇见强大,不容易战胜的困难,本性是直接退缩的。在这退缩中,会逐渐失去认同感,和价值感。
也别小看那一两分的差距,小学这一两分,代表着很多的知识点没掌握完全,并未吃透,毕竟小学平均分都是97以上。
不要小看这两种认同感,价值感,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想获得被人尊重,和被人认同的感觉,这感觉用对了,恰恰是学习的动力,当她被人认同时。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满足,这就是学习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会让她产生甜蜜的感觉,会趋使她更快的和学习产生粘合感。
这一切,全部是因果关系。在这学期中间一段时间,我没太上心,主要是我把我应该负的责任,教给我妈了一段时间,成绩出来立竿见影的差了点,但是那时并不觉得有多危险,这差的一点,不过是两三分之别,但是孩子整个状态确是极度散乱的。如果长此以往,每掉两三分在往上补。就是一段漫长的道路。所以我总结,家长的自律直接影响孩子往后学习的结果,和孩子整个的人生。不敢有半丝懈怠。
在一个说读书!这大概是人生重中之重。虽然幼儿园时期也培养孩子读书,但是并没有太那么当回事。紧接着在一年级发现读书对于数学语文都是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语文成绩不容易上去,数学应对数学题的理解能力就差,接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也薄弱,会造成进一步雪崩式的垮塌。所以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一天也不能放松。如果孩子在读书中找到快乐时,读书这项负担反而成了孩子的游戏。
一年级下半学期,语文老师说,小草同学,每个课间都在座位上看书,基本不到处乱跑,很安静。但据我了解,她的幼儿时代,包括一年级上学期不是这样的,是一个根本坐不住的孩子,这一强烈的大反差,来自她在阅读中找到了快乐。读书的自主性恰恰来源于她在其中获得的快乐。书在她眼里价值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我想快乐学习,也如是。
买孩子喜欢的书,虽然有些书硬性规定需要读,但是更要让孩子读到她喜欢的书,比如《米小圈》,其中也要穿插一些家长认为好的书,比如国学。一边是硬性,她暂时不能获得快乐,但可以在今后的人生得以所用;一边是孩子愿意主动读的书。
比如孩子对国学经典并不热衷,可以让孩子看一些优秀的孩子出口成章的节目,激发孩子对读书的热爱,让孩子了解,原来读书多了的人,可以光芒四射。背经典可以站在舞台的中央。
但这一切的养成,并不是孩子单方面的督促,而是家长的真心相伴,和真心热爱。
其次是数学,数学我发现,除了大量的练习,没有更直接的捷径,而这大量的练习,取决于家长的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全程陪伴。遇见不懂的问题,一定是陪伴孩子打开解题思路。这种随叫随到的粘合度要足够强。
这样不断地在坚持11年,才能真正的出效果,想让孩子在学校学完,而放弃家庭的培养,我想这是不切实际的,家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学,家长也要学。为此,我放弃了家里拥有电视机,放弃了我工作后的娱乐活动,且长久的准备未来的11年。
100分,是个起点,且永远没有终点,每个偷懒的时候,就可以立竿见影将来要吃到的苦果。比如数学,本觉得简单,放弃了大量做练习体,问题出现的就特别多,随时都可见的因果关系。
在这种高强度下,孩子是否拥有快乐童年,我认为是有的,因为平时的积累只要把握好时间和度,完全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尽情玩耍。因为没有被拉下,所以不用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找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因果至今的直接报应。
至今为止,幼小衔接,真的没必要上,那只是给家长偷懒找的令一个报佛脚的地方。我认为,在幼儿时期,应该每天坚持跟孩子共读绘本就足够应付小学了。
这一切开始,直至结束,考验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在我每次想犯懒时,我就想想兜里的人民币,如果我犯懒,不去关注孩子每时每刻的学习变化,就可能会花大量时间,金钱去补课。上不了好高中,又会花大量的择校费,在考不上好大学,又会花大量的金钱去上个五流学校,紧接着,就业压力接踵而至。这么一想,就不敢懒惰了!
总之,孩子学习,一天都不敢放松,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叛逆,都是因为听不懂课,和成绩差,不得已从另一种方式去找到价值感,和认同感,最后行差踏错。而一般父母只是一味的认为成绩差就该打。没有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所导致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积月累。
把每天都当成第一天,立个志气,就好好行持,这本就是修行。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除此之外,我想别无选择。
目前已经准备让孩子学习思维导向图,锻炼孩子思维导向,和增强记忆力的学习法宝,提前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并且应她要求,买她喜欢的书籍。还有二年级的书,这个暑假让孩子把二年级知识点,自己画出思维导向图,提前规划好地图。去时,也就不慌不忙,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