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刚柔并济咏韩偓(原创新韵)
作者/青颜珠珠
唐末冬郎少凤呼,香奁富贵劲行书。不二恶权一傲骨,真翘楚,殿堂端坐讥梁祖。
颠沛耕樵入闽读,白描画史乱时图。幸遇南安归隐处,息奔碌,老来诗步桑麻路。
备注:韩偓少年成名,李商隐赞甥“雏凤清于老凤声”。早期仕途得志,香奁体诗情,但有傲骨不畏恶权。中年被迫流离于赣闽,创作咏史诗记录晚唐民间。后归隐于南安葵山,号玉山樵人。
在晚唐后期的乱局中最后耕读归隐安享晚年的韩偓,即开创了香奁体,又在政坛傲骨卓著。铁骨柔肠之典范。他的咏史诗和书法也是同样出众。
韩偓《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李商隐曾以“雏凤清于老凤声”夸赞当时只有10岁的外甥韩偓。韩偓没有辜负姨夫的期待,在大唐末年的诗坛开创了“香奁体”,搭上唐诗的末班车。韩偓之诗多写艳情,他本人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始终忠于唐朝。唐昭宗年间,朱温入朝,专横跋扈,满朝皆惊。一次,朱温和宰相崔胤在宫廷宴会期间议事,殿上众臣都识趣,避席起立,只有韩偓一人端坐不动,称“侍宴无辄立”。朱温见状,顿时火冒三丈,怒斥韩偓无礼,又知道他为昭宗所宠信,欲置其于死地。幸亏有大臣劝阻,韩偓才免于一死,只是被贬离京。韩偓离开长安后,唐昭宗左右更无亲信之人。天祐元年(904年),昭宗为朱温所弑,唐朝进入倒计时。古今学者多认为,韩偓的《惜花》是一首唐王朝的挽歌,是他在朱温篡位之时所作的讽喻诗。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韩偓的写景抒情诗构思新巧,笔触细腻。而最大的特色,还在于从景物画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浑涵无迹。七律《惜花》写得悲咽沉痛,被人视作暗寓亡国之恨。一些写景小诗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构图明晰,设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卷。至于反映农村乱败景象的《自沙县抵尤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寓时事于写景之中,更有画笔与史笔相结合之妙。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柳》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夕阳》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