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觉,38岁已过半,但内心依然是那个爱哭爱笑、激情满满的18岁姑娘,清晨keep running,工作中keep fighting,回望身边10个多月已会走路的核桃,不得不承认,七月,是告别,亦是开始。
有部电影叫《七月与安生》,我喜欢的胶片感和文艺范儿,今天,我想说说七月与曾经七月的Isabella萌。
记忆里的七月,是昆玉河畔的鸭声一片,是芙蓉树下的惜别与呢喃。1997年7月,香港回归,我家在昆玉河边的市场里开了饭馆儿,“回乡”馅儿饺子,生意红火,如七月的香港。彼时,昆玉河还是个盛产蝌蚪青蛙的小河沟,我还是个穿着牛仔背带裤的初中生。7月,中考结束,601分本是除了“四中”随便挑的成绩,可我还是留在了“花中”,从未后悔,因为舍不得丢下校园芙蓉树下洒满苦辣酸甜的青春。那年夏天,我常常沿着北洼路的河岸追逐雨后渐行渐远的彩霞,直到运河尽头。
记忆里的七月,是考试失利后的捶胸顿足,也是跨越失去与得到之间那道鸿沟的唯一机会。2002年7月,我失去了什么,却也感谢那个七月彻底改变了我,为了那所谓的失去我用了三年成就了另一个别样的自己,一个坚韧不拔,不惜一切向梦想靠近的自己。宿舍女生说我永远跨越不了高等数学的鸿沟,我不信,终究还是跃过去了,对于一个不喜欢数学的理科生来说,经历了考研、给外资银行行长用熵的理论解释金融危机并在金融报刊上发表、在国有银行跟着北大数学系毕业生做风险防控模型,从此我不怕任何来自生活的挑战,因为没有什么是Isabella萌战胜不了的,如果有,那也是懦弱的自己。
记忆里的七月,是石油大学永远也分不清的东廊西廊东环西环,是“大活中心”我亲手建立的学员爆满一片的健身房,是2010年毕业前站在南门的海滨遥望对岸,告诉自己加油奔跑,生活终会给我答案。
记忆里的七月,更多的是校园的离别与对新生的向往,还有无数至今难以忘怀的小确幸。新中关的风果盒子,大雨滂沱的南锣鼓巷,中戏小剧场汤唯的毕业话剧,被中介坑拍过的没有镜头的路人甲戏,工体Mix的荧光印章和震撼心灵的午夜旋律。
2010年7月,我从霓虹一片的东二环跑到了门头沟开始两点一线的生活。十年,转瞬即逝……我考了事业编、公务员,快乐的记忆越来越少,直到2019年那个夏天,一只金蟾落在了我十五层的纱窗上...好吧,下面的每一个十年,都是陪伴他了……
Isabell@BJ
July 1s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