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森
昨天有人问我,为什么突然开始写文章。
我想了想,这个命题本身就不正确啊。
何来“突然”一词,不算我零零碎碎在纸上的自说自话,在公开的平台上算来也至少一年多快两年了,只是不像现在写的这么频繁而已。
她继续问,那为什么开始在公众号上写?
这才算问到点上了。
其实很早前就有过学习了解这方面内容的想法,无奈我本人实在是懒的出奇,也随便写过几篇文章,什么格式都没有的就发在了公众号里,后来索性搁置,一直拖到现在,才决定要重新捡起来。还有另外一点原因,就是公众号作为自媒体时代最粗暴而又最大众的存在方式,已经革新纸媒时代好几年,而我居然还没试着去摸索一下,这完全不是我的风格哎。
我啊,虽然懒,虽然总比别人慢十拍,但还是会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有迷之向往。
还记不记得微信公号的宣传标语。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去年注册公号时看到这句话,就觉得挺有个性,挺喜欢。
有人说,专注一件事情七年,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那么我想,我估计和每个领域的专家中间都隔了千百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谁说我三分钟热度,胡说,怎么也有四分钟。
但是我这个人,还真的是干什么都是四分钟热度,多的一分钟完全是在死撑。所以好像总是没有什么固定的爱好,又好像什么都想爱好一下,一直在试错的路上跌跌撞撞。
有刻意的写到这个问题,也是源于最近刚看了一部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看完之后,才觉得原来我是一个这么无趣却还时常觉得自己有趣的人哦。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希望我们,真的学着去对这个世界上上瘾。我是说,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物质形态的,精神形态的,都可以试着去接触,去碰撞,而不只是那个由200多个国家和七大洲四大洋组成的世界。无论是一时的激情喜欢还是当作第二职业去培养的喜欢,这种对世界时刻保持上瘾的态度都可能给你带来不可言喻的惊喜。
对世界上瘾的人,一定不会是个太无趣的人。
在这个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年代,抬头看见月光的人是多么可爱。
梁启超说自己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他常常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成为那个万马齐喑年代的异数。
可谁能说,他若生活在现在不会依然是个“异数”。大概会是的,这么一个对世界上瘾的人想不有趣都不行,想不成为异数都难。
他不仅自己对世界上瘾,还教儿子梁思成对世界上瘾。这位饮冰室主人在儿子留学期间就写信给予他朋友般的提点,提醒他切不可把生活过的太单调,单调即恐惧,在攻专的同时可以分配一些时间给音乐,艺术,美术,以保持对这个世界长久的兴趣。
所以,你只知道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那你可知道他还曾是清华管乐队队长兼小号手,清华合唱团第二男低音,清华美术社编辑吗?
这么看来,和一个与自己志趣相合,又满腹经纶,才情斐然的人步入婚姻殿堂,林徽因只是做了一件再合情合理不过得选择。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一定不会太单调无趣,他懂得见微知著,知道怎样去平衡处理生活的细节。王小波说,一辈子很长,找个有趣的人在一起。可应该如何评判有趣呢?依我说,从一个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就能瞧出一二。有趣的灵魂看待任何事物都觉得充满了生机,总想要一探究竟,但却从不是把这种探究的本领用在八卦绯闻上,他就像初来乍到这世间,永远都有一颗因被世界吸引而疯狂跳动的心。
对世界上瘾,会更容易摆脱自怜自艾的消极情绪。
那些失恋的,爱而不得的,遭遇小挫折的人,如果能以另外的姿态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去尝试着对这个世界上上瘾,或许就会觉得很多事不过是芝麻小事,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浪费那么多的肾上腺素。
对世界上瘾的梁林夫妇,即是典型。二战大流亡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路南下躲避枪林弹雨,后在云南龙头村短暂居住半年,虽身处乱世,却依然对这个世界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炮弹阻挡不住他们对建筑的研究,战火熄灭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林徽因在陋室中依然不忘采一把野菊插在土陶罐,扯几片布饰点缀单调的桌椅,这让我想起了在撒哈拉生活的三毛,纵是斯是陋室又有何惧。
对世界上瘾,是个很具体很能动的行为。它会驱走你对生活的戾气。就像林徽因在写给好友费正清夫妇信中的态度一样,炮火连天最惨的结局也不过是帮助他们脱离这乱世苦海。
又比如我写文章,无论写得好不好,它都是我表达对世界喜欢的一种方式,当我将自己完全沉浸在笔下时,所有的消极情绪都会被一墨馨香扫荡一空。
同样的,当你把多余的精力放在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上,你自然就不会花太多心思去琢磨“为什么他那么丑还拒绝你的告白”这种没有什么价值的问题。
我始终相信,对世界多一点兴趣,身上的戾气就会消失,好运也就随即而来。
别看我偶尔矫情,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也很阳光。
对世界上瘾,是选择最优质生活的开始。
假如夏洛克不去当侦探,他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
一旦我们开始对花花绿绿的世界上瘾,有时也是件挺痛苦的事,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发展为终极目标,但显然,爱因斯坦,达尔文,罗素,托尔斯泰这样在一个领域做到巅峰的,我们都很难比肩,更不要说像达芬奇这样的全能型天才,一个世纪出现一个都是奇迹。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去喜欢,因为喜欢之余还可以多一个选择啊,就是俗称的技多不压身。
你总要去尝试,去给人生多一点可能,才知道什么该走心,什么该走肾,什么时候破釜沉舟,什么时候激流勇进。
正因为如此,鲁迅才可以弃医从文,马云才能从教师跨行互联网,里根也从演员一跃总统。
哪有那么多伯乐,只不过是千里马自己会发光而已。
人常说,学一门精一门。我以为,这话没错,万事都精就真成精了,不过,术业有专攻,兴趣多无妨。做好一件事的同时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多去挖掘这个世界,往往会给你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说不定某件事就更契合你的性格,更能带你走向康庄大道。
像鱼小姐这样,不做行政人力了,去音乐方面大展拳脚,结果反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像周冲那样,离开了体制文章照样写得精妙绝伦。当然,并不是劝你放弃现在的职业,只是想说,何不利用业余时间,多一些你想去做的事,你永远不知道,你做的哪个选择,哪个尝试,会永远改变你的生活。
保持对世界上瘾的态度,并非一定是为了把这些琐碎的爱好发展为事业,只是在某些时候它们可能会给你增加一个更加优质的选择。
我知道,或许现在我还距离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相隔甚远,也可能还没选择到更优质的生活,但至少还有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想要上瘾的态度,指不定哪天我就跟哥伦布一样,发现新大陆,开创新纪元…
当然,对世界上瘾必然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例如写作这件事,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一天晚上写故事写到快凌晨三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奥威尔在书里调侃说,“靠写东西赚钱,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把出版商的闺女娶到手。”然后大半夜的我不禁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还好,有自知之明,我一开始就没打算靠写东西赚钱,因为知道出版商不可能把女儿嫁给我。只是偶尔得到一笔吃麻辣烫的稿费,都足够让我欣喜至狂。
其实,我只是换种方式让自己保持热爱世界的节奏不要停下来罢了。
一个始终做好了对世界准备随时上瘾的人,世界也做好了随时给他舞台的准备。
我希望啊,我们没事时,都去对世界上上瘾。
虽然有时挺累,但也实在是一件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