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主问题
文/郭 霞
余映潮老师的古诗词示范课,是以学生活动为纬线,以主问题为经线,纵横交织成的一张张精美的网。
一、学生活动一:美诗吟诵
【主问题】:如何美美地读诗?
关注一个字——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实录中,余老师带领学生朗读体味“情”——“情”在节奏中,“情”在疏密中,“情”在起伏中。的确,情才是诗歌的灵魂。每一首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情不能自已,然后交融于景,倾泻笔尖。
关注四个点——抑、扬、顿、挫。具体说来,朗读中要密切关注诗句的节奏、停顿、重音,语速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轻重等。对于这些要点,笔者在之前的诗文朗读中有过总结,这里不再赘述。
二、学习活动二:文意理解
这一学习活动,可分为两个环节:文意把握及选点突破。当然,这两个环节有时能够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板块。
环节一:文意把握。
【主问题1】:吟诵译诗。
对于易懂的诗文,余老师往往是简单处理的。例如,对于《山居秋暝》一诗,教师补充相关注释后,直接出示译诗,让学生自读、齐读、分读,渐渐深入情境。《饮酒》《登高》《蒹葭》《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多篇诗文中,余老师都如是处理。
《水调歌头》中,余老师在学生自读自讲、互读互讲的活动基础上,和学生一句一句分读原词和译文。
【主问题2】:段中选句,概括大意。
《木兰诗》的课堂实录里便有这样的典例——“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可以用每一段诗里的原句来概括段意”。
当然,文意把握的方法还有多种,如:列出提纲、概述事件、复述课文、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解说写法、梳理线索、评说人物、编写导语、变换标题、缩写课文、深情朗读、加小标题、画关键句、找中心词、析层次美等等。每一种方法都值得我们细细探索。
环节二:选点突破。
选点突破,即使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的地方、精美的地方、深刻的地方、疑难的地方、知识内容丰厚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在这一环节中,
【主问题1】: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
《行路难》的实录里,余老师将重点锁定于诗文中两处:警句及用典句。由此,设计了“说读理解难句”的主问题,并借助两个微型讲座、一个当堂训练,精准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
【主问题2】:语言表达的“精炼”之美、语言表达的“传神”之美。
这是《木兰诗》中美妙的主问题。意在精读惜墨如金的“木兰征战”和泼墨似水的“木兰还乡”两个片段,由此探讨诗文主题。
【主问题3】:唐诗素描/描述诗意。
唐诗素描,以原诗为载体,在通过准确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浓酽的散文,把唐诗描绘成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曾东《唐诗素描》)
《山居秋暝》中,余老师将散文的写法移植到唐诗里,“请同学们任选一联,发挥想象,把它描绘成一段文字。”
《天净沙·秋思》中,余老师要求“每位同学用五分钟时间,把这首小令描述、改写成一篇微型的散文。”通过文体转换,让学生描述诗意,培养写作能力。
【主问题4】:美句/段品析
最喜欢余老师在《天净沙·秋思》中的主问题:“从这个词(或)句中,我读出了······”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便开始从内容、手法、情感等多种角度放飞思绪,品读句子。结果,不言而喻,孩子们读到了诗中丰富的意象、悲凉的画面、深浓的愁情,白描的手法、萧瑟的镜头、沉重的音节,一幅苍凉的画、一个漂泊的人、一颗断肠的心,一曲马背上的悲歌。
《石壕吏》的文意理解中,余老师设置了两个话题:这一段的作用很重要;这个诗句让人惊心动魄。这样的主问题可以广泛迁移,妙!
【主问题5】:趣味欣赏
《水调歌头》的教学中,余老师带领大家趣味欣赏三个字:“有”“醉”“月”。其中,“有”字是提纲挈领的,词中有画面、有人物、有情感、有技法;“醉”“月”二字取自文本,一个偏向于情感,一个倾斜于写法,用意深远。
【主问题6】:表达实践活动。
《沁园春·雪》的文意理解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训练内容:请同学们自由地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上下阕的意思,如“上阕绘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议论抒情,评古论今”。
《饮酒》中,作者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练习:请同学们概括诗句内容,如前四句我们可以概括为“记结庐之事”,那“中四句诗”“最后两句诗”该怎样概括呢?
这些实践活动,结合文体,有利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主问题7】:诗文赏析(偏向于高中)
《声声慢》中,赏析《声声慢》的抒情手法,从条分缕析中凸现愁之深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欣赏作品的文学美:文章章法之美,景物描写之美,人物描写之美,炼字炼句之美,表现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
《迢迢牵牛星》中,赏析诗歌之美时,设置了三个主问题:1.一首小小的古诗有多大的容量?简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2.一首短短的小诗有多重的分量?抒写:生动地译写最后几句诗;3.一首美美的古诗有多强的美感?赏析:《迢迢牵牛星》的表达之美。
个人认为,这样的赏析容量大、内涵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难度。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文赏析指导详细,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借鉴。具体内容如下。
方法:大致上用三个层次表达自己对所选诗句的分析。第一层,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第二层,诗句表达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第三层,对用得好的字词进行欣赏。
建议:写作时可以有选择地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
内外、动静、声色、俯仰、远近、视听、宏微、景情;正面与侧面、比喻与夸张、镜头与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