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 活泼”是很久很久之前在一个学校宣传的校园文化。局限于阅历和知识储备,心中只是疑惑,这么矛盾的对立面怎么能融会贯通为一体呢?
又迎来了炎热的夏天,该期末考试了。孩子们的状态越来越差,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严肃活泼或许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学习是静功夫,需要深度思考,碎片、肤浅都难以抵达知识和能力的关键之处、本质之处。要抓住根本,必须报以严肃态度,下苦功夫。即使乐,也是苦中作乐,以欢乐的心态做刻苦的事。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苦才是内核。
但人都害怕苦闷。太严肃的事会吓坏我们,让我们避之不及,千里之外窥见伟大的苦难,都要逃之夭夭。现代文化不断的肢解伟大,无非就是我们在新中国动荡时代被伟大的沉重、沉闷、牺牲吓坏了,骗够了。误以为痛苦就是严肃的全部。
太严肃让人望之却步,太活泼让人止步不前。伟大的事物必须能巧妙的融合两个,甚至多个不相干或者完全对立的思想。
期末考试是严肃的,但我要把这个严肃的事情游戏化,让学生快乐活泼,认真努力的本学年的最后挑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动小组,调座位。
张爱玲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这归根到底都是人类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在作祟。
我找班长商量,问他小组成员要不要变动。班长说变动一次太麻烦,不建议变动。但他也认为现在组长和组员都有一定的倦怠,需要革新。既然如此,就动吧,磨刀不误砍柴工。月考过后,我用了一节时间专门重组小组成员。在重组之前,我带领孩子们分析总结了之前落后小组胜利或失败的原因,建议他们遵循同质相吸,异质互补的原则,突破自我,摒弃个人偏好,出于理性而非感性建立团队。同时更换三个组长,对于引导过领导力却跟不上团队发展的小组长坚决要换。一是组长岗位有限,机会均等;二是将熊熊一窝,关键位置有非常之用,妇人之仁会耽误更多孩子的成长;三是坦诚沟通,暂时调离或许会给这三个组长留出跳出问题看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成长的 路径千千万万,不能固化。
确定好组长,小组成立大的准则。还依照老规矩,组长,组员互选。同时借鉴于综艺节目,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如面对组长的邀请,组员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给组长保留一次强权机会,也就是五个人的挑选中,组长只有一次机会强制要求组员加入。但组长要对组员或成员说清楚你非选不可的理由,赋予对方成就感和意义感,并发自内心的感谢对方,诚恳的邀请他和团队共成长。
小组建立了,接下来就是座位调整。之前我们是三三三制,一二三号在前四排,四五六号在后四排。一二三号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很好,但四号能量实在弱小,他们管好自己都是困难,如何带动别人,只会被带偏。改革后尝试四四一的方式,班级呈L形。适当隔离有利于自省,自省带来改变,改变成就未来。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再次巧竞争,鼓干劲儿
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最强劲的外驱力,但同时也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给学生提出“向外竞争,向内审视”的奋斗目标。孩子们被洗脑多了,现在一问他们对什么要跟别人比,他们脱口而出的就是“为了超越自己!”哈哈!我可以去卖老鼠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这感觉真爽!
之前的竞争一直是一对一定点比拼,外加小组集体对抗,刺激虽刺激,但格局太小,很容易疲惫。想了想干脆把同号十二个人全部排列,扩大竞争面,同时保证一对一的聚焦点,方便孩子们快速在群体中定位,突破,成长!
或许是新变革,孩子们积极性极为高涨,一说背书就成了嗷嗷叫的小狼崽子,看着这蓬勃外露的生命力,我打心眼高兴!
其次是反馈
没有反馈,过程很难持久保持。为自己的成长而学习固然是成长的源泉之一。但在他人的赞赏中进步续航能力会更强。要想让别人认可,就得对他人有价值,对团队有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每次任务结束后,我都让组长上讲台在黑板上圈划出需要表扬或提醒的学生名字,简单点评。有一次孩子们很投入,课堂效率奇高,率先完成学习目标后还有富裕时间(时间真是好东西,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可惜在时间面前我是个穷光蛋)。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聚在一起,要求组内全体成员为优秀人儿鼓掌致谢(优秀有两种:一是突破旧我;一是为组内贡献大,属于领跑者)。同时落后的人儿先口头反思,并对全体成员做出承诺,自我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底线,并请求监督。
场面极其热烈,可惜由于时间缘故,这种模式目前为止只进行了一次。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制订了很难实现的目标,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愿意保持高能量奔跑的姿势,用活泼之心做严肃之事,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一些!
(这段时间老忘拿手机,拍的图片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