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很容易通过表情或者行为表现开心和不开心的初始情绪,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恐惧或害怕的情绪,也许这个情绪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感知到。如果这种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会增加孩子焦虑的情绪,甚至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布娃娃、布偶或者图片等辅助物向孩子讲述事件经过,可以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自己当下的处境,从而减少不安等负面情绪。
故事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我跟孩子笑笑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他们班上的一位难同学,这位小朋友远远地就看到了笑笑,并飞快地向我们家孩子跑过来,还试图用手去拉她,这时,笑笑变得非常地紧张,紧紧地拽着我地手,躲在我地身后,小声说:"妈妈,我害怕 。”这时,我才意识到笑笑潜意识里的这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能也跟她在学校的相关事件有关,于是我很有礼节性跟这个孩子寒暄几句句话,然后带孩子回家去了。
吃完晚饭后,我就提意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我用小熊扮演笑笑的男同学,小狗扮演笑笑,我自己扮演老师,基本的场景试小熊坐在小狗的后,上课的时候不断地去碰小狗地头,还拉她地头发,小狗刚开始就只是躲避,没有说任何话。
这时我问笑笑,“你觉得小狗现在是什么心情,”
笑笑说:“不开心”。
妈妈:"喔,那应该怎么办呢?”
笑笑:“告诉老师,跟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
这个情景大概重复了几次后,笑笑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们班的那个男同学上次用手戳到我眼睛了,很疼。”听到这,当妈的我,心理五味杂揉,赶紧检查了她的眼睛,真的发现了一个红红的地方。心想,如果没有这次的角色扮演,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角色扮演之后,笑笑回来很少提及在学校被人欺负的事情了。老师也会不定期的跟我交流笑笑在学校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请求帮助的能力,慢慢的,她自己也开始编故事了,比如:小马照镜子,爸爸的鞋不见拉等等,通过讲故事,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能跟故事进行连接,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故事调节自己的情绪。
讲故事不仅是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他们调节情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