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跑步,我是有自己的态度与观点的。
最初,刚加入悦跑圈时,我喜欢看“发现”里面的动态,几天看下来,发现:晒照片的居多,干货难淘;摆拍的居多,真性情的略少;网红蛮多,男性不多。这与我现实中看到的有些出入。现实中,不管是各学区的操场,还是珞珈山上,还是东湖绿道上,奔跑着的男性还是多于女性的;散步中,结队的女性还是蛮多的,这几处地方。主动加了两位很钦佩的跑者后,我做了以下三件事:第一,不再怎么浏览悦跑圈的“发现”;第二,在网上找跑步男女,年龄,参加马拉松人数等比例的数据;第三,借了很多有关跑步的书籍。
数据还是靠谱的,与观察到的结果是相符合的。
然后,认真的翻完了借来的一堆书,前面几本我都有认真读的。看完后,有点想说是:教练出的书,比较适合我们跑步小白,一开始的跑步可以按照他们说的来规范自己的姿势;教练出的书含金量还是高的;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写的书参考价值也还是蛮高的;业余的非运动员出身的书是可以励志的。
之后,我思考了几个问题。
第一, 我是不是跑者?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跑者是如何定义的,虽不知道怎么样了才是跑者,但是我很清楚我不是。
我跑步的初衷很简单:分散注意力;为了健康;为了老得慢点。虽然,我胖,但是刚开始跑步时,“减肥”还真没有被列入我的目标,然,在跑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哦,跑步还真的蛮减肥的。
现在,跑了7个多月,我还是忠于我开始跑步的初衷。
第二,我有没有成为跑者的能力?
说真的,我觉得,这个我还是具备的。
一开始有跑步的冲动是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我很会跑。刚开始跑步的那几天,我的配速是4分多,甚至有时是3分多,身体还没有什么不适的。
但是,当我开始打开借来的关于跑步书籍看了几页后,我就马上降低自己的配速,然后,热身,拉伸,核心,都跟上了,这整个过程也就是3-4天左右。现在回过头来看,还得要感谢我一直喜欢在家折腾的瑜伽,让我的身体很快地适应了高强度的运动;也得感谢我喜欢先有理论支持后才有实际行动的习惯与思维方式,让我比较理性的看待“配速”这个元素(指标);也还要感谢姐姐,是她的朋友圈点醒了我,原来我还可以用“跑步”这项远动来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
有了系统的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后,我的跑步与业余时间两者变得有机又合理了。慢慢地,我远离了网络小说;慢慢地,我的体重在减轻;慢慢地,我的皮肤在变紧致;慢慢地,我的肤色似乎越发白了。
第三,我做不做一个跑者?
我的回答是:不。关于这点,我目前很明确也很确信。
首先,我没有想过要超越自己,因为,只要我想跑快,我就可以跑3-4分多钟的配速呀。
其次,我不想受伤,我只想幸福、快乐、轻松地跑到老。我现在连续跑3-5公里的5分以内的不会有事,但不见得我长距离长期这样跑就不会受伤了。
再次,我不喜欢马拉松,其实,关于马拉松,与其说是不喜欢马拉松,倒不如是不喜欢热闹,不喜欢竞争,不喜欢比赛。家门口只需走几百米的马拉松现场我都不心动着想去看看热闹什么的,那就更不用谈自己去成为马拉松跑道上的一名跑者了。
对于跑步,对于马拉松,我是如此的淡定与淡然,所以说,我,不是跑者。
虽然,我不是跑者,但是,我还是想就我看到的现象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看到许多跑步的人,一方面强调说跑马拉松只要求完赛,然后另一方面又是超量超负荷的训练着。我就有点想不通了:既然这么刻苦地训练,难道不是为了在马拉松上跑出个漂亮的成绩吗?如果只是要求安全完赛,那不白白浪费了超出了的量与超出了的负荷?如果真的是只想安全完赛,那么平日里何不有序、合理、循序渐进地训练?多训练一些时日年份,再到马拉松跑道上去耍耍欢不是更有意思更有成就感吗?
有时,只有当一些无关乎其对与错的心理活动变成了文字后,心,方能安然。这貌似也已成习惯。
于是,可以静心地看最近在看的《红楼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