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聚会,好几位朋友都带了孩子参加,餐厅在节日期间给小孩赠送玩具。
一个孩子语情将手里的玩具给了另一个孩子宝灵,“你别哭,这个玩具送给你啦~”
本来听着很感动很温馨,语情又附赠了一句:
“反正不是我的!”
语情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便说道:
“你能不能别说后面那句话?”
语情心直口快,心里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不加掩饰。
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惊人之语。外人听来很有趣,父母觉得很尴尬。
我看了身边朋友的亲子相处模式,不由得感叹:孩子的情商还真来自父母真传。
《情商这门课,只能父母教》豆瓣评分8.0,专门为“中国式家长”而写,0~12岁孩子是儿童情商培养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黄金时间段,能帮助孩子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石。
麦肯锡咨询专家张玫曾经也是焦头烂额的家长,看过这本书之后她不禁感叹:“唯一的遗憾是没早点看到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帮到更多家庭。”
作者唐雯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论功底扎实。她在中国、美国、泰国等多个国家从事幼儿、早教,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
她针对中国家庭开发儿童社会情感课程,打造了“唐雯老师说教育”品牌,受到众多家长好评。
书中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大量案例,指导家长从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日常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
01 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牛牛10岁了,是班上个头最高的小朋友,依然离不开妈妈。
作为外人跟他沟通特别费劲:
要不要买玩具,问妈妈;
要不要去朋友家里玩,问妈妈;
要不要出去吃大餐,问妈妈。
如果多问他一句,他就会很不耐烦,“反正我妈不会同意的。”
妈妈似乎成了决定他人生的唯一“按钮”,并且对他的选择只有否定。
牛牛似乎已经变成没有感情的工具人了,他不敢做任何决定,将人生都交给妈妈做主。
仔细观察牛牛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妈妈的“放心不下”。
牛牛一个人待在房间,妈妈会以为他在偷偷玩手机。
牛牛出门跟小朋友玩,妈妈偷偷跟在他身后担心他被人欺负。
牛牛外出吃饭的时候,妈妈必定要给他的碗里装满桌上“最贵的菜”。
妈妈习惯性地将牛牛跟其他孩子做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弱”的一方。
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妈妈张开翅膀牢牢地将牛牛抱在怀里。
由妈妈来做决定,使得牛牛的自我评价陷入了误区。
他变得胆怯,对自己充满怀疑,认为“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作者建议,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与他人进行比较,找回自信心。
首先要引导孩子不要在物质上攀比,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价格最高的。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和做到自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然后要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即使是错误地选择,也可以耐心引导,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02 管理自己,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牛牛的困惑在于,不知道自己怎样选择才符合妈妈的期望,似乎每一次选择,妈妈都不满意,于是为了迎合妈妈,做个“乖孩子”,他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牛牛喜欢吃豆角、茄子,大概是那个时期换牙,喜欢柔软一点的食物。
而妈妈根本不顾他的想法,认为他就得吃牛肉、吃鸡腿才能长身体,强行将他喜欢的食物拿走。
妈妈的误区在于,将自己的情绪强加于牛牛身上。
她可以询问牛牛,为什么想吃茄子豆角,或者适当搭配一些肉类可以加强营养。
然而她习惯性地强行替牛牛做决定,牛牛反抗不成,只能默默承受。
于是积压在心里的不满情绪,就转化成了抱怨、指责、推卸责任。
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引导孩子正确表达需要、调节情绪的方法很简单。
一是鼓励表达。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当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生闷气、攻击他人。
二是以身作则。家长不必假装完美,也可以有情绪,也会生气、会难过,可以让孩子抱抱自己,而不是打骂孩子、摔东西。
三是多加练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当孩子没有立即改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时,不妨多点耐心,适应孩子的节奏和需要。
03 激励自己,提升孩子的内驱力
“你为什么不把我的寒假作业带上?”当看到牛牛生气地用食指指着父母,大家都惊呆了。
妈妈终于答应外出几天去拜年,牛牛高兴得合不拢嘴。
牛牛当然想开开心心地出门玩几天,但妈妈一上车就念叨他,出来玩可以,作业不能落下。
牛牛为了逃避写作业,“故意”将作业落在家里。
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写作业的时候,没想到他却成了唯一没有作业可以写的小朋友。
忘记带作业的牛牛将不满都发泄在了父母身上。
此刻他或许觉得自己不合群,成为了小朋友眼里唯一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吧。
心里又委屈又难过的牛牛,无处宣泄情绪,只好向父母撒气了。
书里写到:“当孩子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表现通常就是拖拉、三心二意、依赖。”
大多数情况也是这样,当家长为孩子的寒假作业暴跳如雷地时候,孩子正捧着手机恋恋不舍。
自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家长要学着把掌控权还给孩子。
一是让孩子做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让孩子完全做主,或者划定选择范围,设置必选条件,让孩子在符合期望的范围内享受自主权。
二是为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承担应有的责任。比如写作业可以选择上午写或者下午写,玩手机的倒计时是10分钟还是5分钟。
三是让孩子当领导,拥有指挥权。多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选择自己爱看的动画片,晚餐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决定自己的玩具怎么收纳。
04 写在最后
孩子的成长在于父母的正确引导。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从父母做起。
这本书里有经过验证的实用有效的方法,可以参照的大量真实案例,以及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支持,通过查阅这本书,能够帮助家长在心态、知识、技巧上全面提升,培养出更具幸福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