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巴彦淖尔——G6京藏高速——包头——G6——呼和浩特——G59呼北高速——S30孙右高速——大同
里程:650公里
用时:8.5小时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佚名《敕勒歌》
今天计划从巴彦淖尔到大同,全程650公里。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在阴山山脉和黄河之间,黄河几字形转弯的最上方,也就是黄河从南往北流到巴彦淖尔后转为向东流,属于河套地区,同时受河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熏陶,是内蒙古自治区为数不多的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巴彦淖尔的临河区是G7京新高速和G6京藏高速交界的地方,再往东就不再有G7而只有G6了。
昨天到的比较晚,今天出发的也比较晚,早饭午饭合为一顿,简单吃了点刀削面之后,12点开始从巴彦淖尔出发,直接上了G6高速。
在行驶了约130公里之后,可以在高速远远看到远处蓝色的乌梁素海,顺势下了高速,想走到附近去看看,一直走到景区门口,并不让开车进去,查了地图之后发现旁边有一条小路,看着像是能够走到湖边,于是就开车进去,但是越往里走路况越不好,而且因为巨大的灌木丛,越近反而完全看不到湖面了,而且车在湿滑的路面上也开始打滑,切换到四驱模式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原路折返出来,放弃了去乌梁素海的打算,回到了高速上。另外一个原因是外面实在是太热,所以不想下车在景区里步行,而景区内似乎只有人力四轮自行车可用。
内蒙古给我的感觉跟甘肃完全不同。甘肃是大量的具备开发旅游价值的景区大部分都是完全免费,虽然也没有进行开发,但是参观价值以及可游览性其实都还不错,但是也是任由人随便参观,只要不破坏就行;而内蒙古的景区不管有没有参观价值,大部分都被圈起来收费了,而且票价还都不菲。
过了乌梁素海之后,再往东走就是包头,而高速的左边就是连绵不绝的阴山山脉。对阴山最初的认识就是通过《刺勒歌》知道的,印象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再然后就是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一种金戈铁马的感觉。
但是沿着阴山一直往东走,阴山山脉也是时而险峻时而嶙峋,而《刺勒歌》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感觉的确是存在的,不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在包头到呼和浩特那一段是看不见的,反而是从呼和浩特南下之后与山西交界处的一些地方,草原的感觉更加明显一些。
离开了呼和浩特之后就看不到阴山了,也没在呼和浩特停留,就直接南下去往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古称平城,隶属山西省,有“北方锁钥”“中国煤都”之称,曾是北魏首都,辽、金的陪都,传说中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398年七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迁都平城之后,北魏在此定都共达95年,在此期间依靠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宏图韬略统一了北方,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将北魏都城迁至洛阳。唐朝时改名为云州,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北宋时期为争夺幽云十六州,北宋政府先后与辽、金开展了多次战争,最终也未收复,反而落了个被迫南渡的结局。
晚上八点半到了大同,在大同古城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下了。酒店旁边有一家小饭店,随便吃了点刀削面,老板的口音已经跟我老家的话有点相像了,忽然有一种听到乡音的亲切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