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以三个问题为线索,带我们去探索人生。
01. 你为什么来这里?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为了实现“存在意义”,人们可以做的事有十件,二十件,甚至上百上千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他们常对生活的满意度很高。
想想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优势。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获取资源。我们所谓的很多的限制,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设限。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或者是别人想让你做的事?
如果你现在做的事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而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事,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和时间了。
书中讲到一个“绿海龟”的故事:
海龟在海里游的时候看起来很慢,但是你却追不上它。仔细观察,它的动作是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的。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的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即可。而当海浪涌向海洋方向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同样的,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事情一致,就会很省力;而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事情不一致,就会浪费很多精力。
为什么你总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
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营销。当你对当下生活不满意的时候,或空虚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某个产品或服务上。就像有些广告传递的信息,你需要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让你的人生更圆满。为了获得这个产品和服务,你就需要赚钱去获得。于是,你就需要继续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当下你不满意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这个恶性循环的开始,就是你没有先去弄清楚你的“存在意义”,而是听信外部的声音,受他人影响,以为通过某种物质才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实际上,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园满无关。
02. 你害怕死亡吗?
没有为实现“存在意义”而努力过的人,是害怕死亡的。如果你已经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已经做成了,就不会害怕失去做那些事的机会。
03. 你满足吗?
如果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赚不到很多钱呢?
看一下自己每月的花销,有多少是为了“逃离”或“减压”。比如,当你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你要花些钱去弥补自己的空虚感,或者,去通过某种产品和服务“爱自己”?如果你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没有那么多压力需要释放,那么,其实你不需要那么多的钱。或者说,不会像现在这样看重金钱。
而那些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通常运气都很好,为什么呢?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做事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会全力以赴,并且通常事情都会照着他的意愿发展,好像总能顺势而为。这种力量类似吸引力法则所说的。书中提到一个指数理论,即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饱有激情和热情,周围的人会被他们所感染,而主动愿意帮他们。因此,他们看上去总是很好运。
那么,怎么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呢?如果找到,真的就可以实现吗?
只有你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可以去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寻找答案。
你不必准备很久,等到退休再去寻找。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每天花一个小时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就可以。
然而,如果你在人生的旅程中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又会怎样呢?你会选择它,还是选择仅仅“活着”?
作者这段话很发人深省:
“随着时光流逝,我发现大多数人的旅程会在这里结束。他们窥探篱笆墙上的小洞,清楚地看到他们想过地那种生活,但出于一些原因,他们不会打开门,走进那种生活。”
余华说过,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所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并为之行动吧。这扇门一旦打开,可能你就永远不会再想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