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母亲去逝了,他悲痛至极,我劝他:保养好自己,好好活着,是对老人最好的纪念!
十三年前,我的母亲去世时,姐姐们围着母亲的棺材痛哭,她们当中,我大姐的身体最不好,我大声对她们说:姐姐们候伺候母亲都尽心了,我们谁都别哭坏了身体,妈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
也就在那时,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一活好自己,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一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在孔子看来: 养父母之身只是小孝,孝应以“敬”为基础。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有三种解释:
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我最愿意接受第一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病在儿身,疼在母心"。父母疼儿女,是“常情",儿女"愁"父母"疼"父母,则是“心意"。
在孔子看来:体谅父母的这份舐犊情深,要比只给父母物质关照要高一层。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他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时,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
这是更高一级的孝一一成父母之志,在成就社会(别人)中成就自己,完成父母夙愿,就是在高层次的行孝。
说到这一层,我想,尽孝就是要那些想报答父母的儿女们要披好人皮。人,有皮就是人,没皮就是鬼。有皮,就是要有尊严,有人格,有价值。人皮都是父母给的。儿女的人皮有光泽和色彩,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如果人皮没披好,丢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