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老一辈九江文史专家们的文章,为的是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添加分段和图片外,编者不对文章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选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轶闻》。
石炎鑫(作者像)
民国年间,九江出了两个知名营造(即建筑)商,一为张谋知,一为杨达聪;两人在建筑设计与建造(即建筑风格上),一个善吸外来营养,一个善弘传统文明,是各具匠心的高手;他俩留下的作品,至今都是九江的骄傲!
张谋知,字若虚,祖籍为江西吉安,本人于同治八年(1869 年)出生在九江十里垅,随后的成长、生活、及事业的发展均在九江;1949 年逝世,墓葬在香港九龙。
张氏家道殷实,张谋知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九江的教会学校南伟业大学(即今同文中学)毕业,主攻营造业,故成为在九江享有很高声望的营造商。清末民初之际,九江许多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大多由他承建,如生命活水医院,同文、儒励等学校,以及金鸡坡的洋油栈、亚细亚、美孚,姑塘海关等工程,都是由他包揽承建,是他留给九江的系列经典之作。
原文配图
这些建筑,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色,即大量吸取了西洋式建筑元素,展示出一种新颖的美。这表明张在设计、建造这些工程时,尊重了业主(洋人)的审美爱好,倾自己所学,吸入了西洋建筑营养,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这是张谋知对九江营造业的一种建树,展示出东方人在文化上的一种豁达。
今天,当我们去到金鸡坡,站在那骑着高头大马的马可·波罗雕像前(此雕塑是近时艺术作品),放眼望去雕塑后面那两边的建筑,俨然就是一个西式建筑的景区,至今都给我们带来一种尚不过时的美。张谋知就是这群建筑的最初设计者可以想见,当初张在设计时,以东方文人的睿智,对西方文明毫不排斥,诞生了这些美的建筑。文化本身不具备排斥性;只有玩弄文化的人,才会产生排斥的思想。张谋知不这样,他善于吸取,他善于丰富自己;这也是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这是张谋知让我们最为值得纪念的一点。
张谋知是个有着很多故事的人,除了营造,他还开启了九江的客车营运,是九江兴办汽车客运的第一人。九莲公路是江西省的第一条公路,此路筑成后,张以其慧眼,于 1915 年从上海购买四辆“福特牌”客运汽车,在龙开河旁开办起“大同汽车运输所”,开启九江至莲花洞往返客运业务,这在当时的九江,是件极为新奇的事。
另外,他的长子张远东,也是一位工程师,专业是桥梁建筑,九江龙开河上的铁桥,就是张远东设计的。还有,他的女儿张乐怡,是民国要人宋子文的妻子。张谋知的这些业绩与家事,既给张氏家族带来了光环,也给九江带来了故事。张谋知的知名,不仅仅是限在营造上。
另一个让我们不能忘怀的人是杨达聪。杨达聪,湖口东庄乡人,光绪十二年(1886 年)出生,没有古人通行的字,大概古人行字只是士人的专利,他不在这个行列,故无字,只有一个小名叫杨李福。杨氏家境贫寒,幼时就读于私塾,成年后,先在油漆铺学徒,后又学木匠,这两项手艺,便成为他后来迈向营造的看家本领。杨为人聪慧,做事用心,这种秉赋,是他后来成为著名营造商的基本潜质。杨成家后,从湖口来到九江,开了一个小油漆铺,取了一个店号,“杨荣猷油漆铺”,既卖油漆又帮人做漆,就这样起家;后竟发展成“杨荣猷营造厂”,
杨氏终于成了气候。到后来,“杨荣猷”这个号比“杨达聪”这个名更响,以致后来有的文献只记“杨荣猷”而不知杨达聪孰谁。杨氏营造业绩,最值得骄傲的是庐山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杨氏夺标,独家承办,所用泥、瓦、木、漆诸工匠,都是湖口老乡。工程于 1934 年 8 月动工,1935 年 7 月竣工,历时一年,一幢精美的建筑精品出现在庐山;落成后,与其左右相继建成的“庐山传习学舍”和“庐山大礼堂”,并称为当时庐山三大著名建筑。1937 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全面抗战宣言,就是在这落成不久的庐山图书馆里发表的。
庐山图书馆由杨达聪自行设计,是一幢极具民族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面积 1511.9平方米,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一改砖木结构的传统模式,这点正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优长;屋顶采用斜面,用绿色琉璃瓦加盖,这点又沿用了传统建筑利于辟水的优点;加之飞檐翘角,维持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视角。
就象欧阳修描写醉翁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那样,这庐山图书馆,是“有楼翼然临于溪上”,那四檐飞起的翘角,就象鸟儿展开了翅膀,正好又有四季不涸的两股清溪绕馆左右,那“鸟”便张翅在这溪上。庐山图书馆面临难得的一块坦地,背倚叠翠的峰峦,傍以清涓的溪流,景致美不胜收;单这选址,尽得风水灵秀之气,足以显出中国古代对建筑领域所讲究的堪舆之要。这幢由杨达聪承建的图书馆,现已改为“庐山抗战纪念馆”,现今的馆名,由吕正操将军亲笔题写。
原文配图
庐山图书馆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杰作,它的设计与建造,既透出了杨达聪的匠心,更透出了杨达聪对传统文明的钟爱与弘扬,许多见到庐山图书馆的人,都生有“好像见到故宫”的感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一个典型体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任何民族都一定不能终止自己的文明,也一定不能排斥外来文明。庐山图书馆的建造,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然而有些人,刚刚学会了 ABC,就大唱什么“要全盘西化”,这不是简单的媚外,这是数典忘祖,是缺乏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在杨达聪面前,难道你就不感到羞愧吗!
九江在民国年间的这两个营造商,既是商人(老板),又是匠人(技师),更是艺人(大艺术家);他们的知名是靠自己的技艺和作品赚来的。经他们设计、建造的精美建筑,是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这财富,既是物质的(指建筑本体),又是精神的(指设计构思),他们的作品,直到今天都在点缀和装饰着九江。他们的成就值得我们景仰,更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念。
读后记:石老师这篇文章中介绍的两位,都是清末民初九江极有影响力的大商人。前者通天,宋子文是他的女婿,儿子当过九江市市长。后者有个更出色的儿子,名叫杨作材,修建了延安大礼堂,后来做过国家计委副主任,参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1月12日 · 杨作材的延安大礼堂与湖口的杨氏营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