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抗生素应用的理论基础
历史悠久
抗生素与血供
局部高浓度
精准抗感染
骨折内固定术后字体组织和细菌在钢板表面定植竞争:局部抗生素可以提供字体组织与内植物粘附的有利环境

局部抗生素应用历史
一百多年历史,由Joseph Lister开创

一战期间Fleming进一步扩大应用

1939年Jensen将磺胺类药物溶液用于开放性骨折局部抗感染
强生的抗菌薇乔:现代商品化的局部抗生素产品:三氯生(广谱)
局部应用抗生素优点
避免系统应用引起的毒性如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的耳毒性,
实现病变部位高浓度,全身低浓度,毒副作用小,
局部可达全身给药的100-200倍浓度,对于血供差的部位优势明显。
注:彻底清创是前提,否则易产生耐药菌,局部应用还可选择适合品种的抗生素,且尽量选取缓释剂型。

局部抗生素缓释的载体:
非生物降解型载体抗生素缓释系统
可生物降解型载体抗生素缓释系统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经FDA批准的负载抗生素骨水泥,如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最多。




负压吸引结合局部应用抗生素
虽然不影响浓度,但可能导致耐药或细菌感染的爆发。




骨移植替代物
硫酸钙、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



蛋白类
冻干胶原海绵、I型微纤维胶原、明胶、纤维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白蛋白、自体凝血块

天然与合成聚合物
壳聚糖、PLGA
特点:可以调整控释、组织相容性强、强度可以按需合成、可降解、可以复合成骨因子
目前局部抗感染研究热点
生物材料更新:开发具有抗感染兼具有成骨作用的材料
金葡菌疫苗研发
抗感染同时启动成骨的生物学介入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