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那些事 ——PCPM6后列席他组会议心得

临时秒杀到列席其他组小组会议的名额,为闲适的假期平添了几分茶香与书韵。

因为是列席,既不是教练也不是被教练,揣着一丝看热闹的小轻松。

事先拿到任务分配:观察点评定力部分。一早起来,把教材的相关部分快速浏览了一遍,在笔记本上打了一页的小抄,以备发言时对照。温故知新,颇有收获。结合大家的复盘,感想如下:

 1. 要重视教练前的准备:气氛可以活跃,但态度还须端正。是否尽己之力做了准备,既是对被教练者,更是对自己的负责任。

 a) 仔细分析教练主题。审题是读书时代,老师一再强调的内容。那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教练主题,必然引发内心好多个为什么?为什么被教练者会选择这个主题?里面有哪些关键词?哪些可能是目标?哪些可能是干扰?哪些与我认知的被教练者画像一致?哪些意料之外……带着这些问号,非常期待地展开之后的策略设计;

 b) 重建有关被教练者信息库。被教练时,曾因教练记得过往活动中自己讲的故事而感动,有种被关注的温暖。对于还不能在现场游刃有余的我们来说,对于被教练者越多的了解,越有利于在教练过程中助其有所发现。所以需要重温个人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基本价值观、情绪按钮、恐惧和担心的内容等等;

 c) 调整教练自身的心情与状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可以想到让教练怀揣上阵的两句话。不论主题是否为我们擅长,不论被教练者的背景如何,都以“第一次”的激情,精神饱满地投入不可完全预知的探索之旅。

 2. 思考怎样做面好镜子。第一次上课就学到,教练是给别人照镜子。那这一定不是《白雪公主》里的那面,会立刻告诉别人答案的魔镜,而是让镜中人自己认清善恶美丑真与假的神奇镜子。

所以,镜子要有镜子的觉悟:甘心做个好配角。

教练,确实是个听上去自带光环的名词。然而在教练的过程中,被教练者才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可惜,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被教练者当成做错了事情的孩子,用包装好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往我们认为的那个真相。试问,那个真的是被教练者需要的答案吗?

所以,镜子也要有镜子的追求

目标坚定,做一面聚焦的镜子。繁杂的世界,我们的渴望越来越多。一方面,它推动着社会与我们不断前行,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忘记了来路,迷失了去处。在与被教练确认共同目标后,时刻提醒并牢记目标,无疑是夜路中灯塔,温暖而有力;

剥茧抽丝,做一面能现原形的镜子。通古博今、征战沙场后,或羽扇纶巾或戎装佩莫邪。可谈笑后,铠甲下,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不容易。不知、不愿或者是不敢。而现出的原形可能是丑陋的、可能是绝美的、也可能是平常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可能是惊艳的、也或者在意料之中。看见被教练者对于自己的不断反思,也深感其探索真相的执着,或许拓宽认知,才有可能触及深处。

有效赋能,做一面智能的镜子。众所周知:不破不立!而打碎也是为了重塑。所以,最终,教练需要激发被教练者的内在精神资源,自我接纳、勇于承担、积极选择。而智能,则体现在不同的赋能方式上,正如可以开启不同进程的密码口令。

最后,发现近期接触到的主题都和与父母有关,由衷想说一句: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老小孩们,就让让他们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场梦醒后的影子,归于落寞说不完的秋天有很多叶子向你写诗问候它们的故乡有很多的原野长满了野草,茂盛说好的相聚相离像...
    冯玙哲阅读 2,548评论 1 8
  • 睡觉用的是感觉,而不是头脑。不论前一天睡的如何,第二天仍然要平静的履行自己该有的职责。不可迁怒。 调息,调心。 每...
    tobesaiyi阅读 1,040评论 0 0
  • 玩具店老板向我反映,放在门口的小滑板车不见了,他怀疑是我儿子和另一个小伙伴拿走了,因为刚才他们两个在那里玩耍。 我...
    追梦进行时2016阅读 1,813评论 0 0
  • 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可是无论我再怎么想你,天空都不会掉落一粒沙,因为这...
    亓也阅读 1,6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