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卉
时间:2025年8月4日 地点: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一、文件要求
教育部等17个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题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件要求2025年,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等。
2023年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创历史新高,最早的2023年的数据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选择自杀,疫情的原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以德育人、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原则上2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
发挥课堂教育作用: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依托“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规范心理健康监测
加强心理健康监测
(四)晚上心理预警干预
(五)建强心理人才队伍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
未来心理健康教师:师生比1:3000的比例
(六)支持心理健康科研
(七)优化社会心理服务
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八)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规范开展科普宣传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场所都有可能发生任何形式的任何危机,即每个人都会有问题,且一定有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喜亭
困惑、迷茫、不确定感是每个阶段的常态,都属于正常心理状态,需要的是正确的去应对。——北京大学 刘卉
(一)什么事心理健康?(重点: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能保持对工作较身后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兵乐于交往;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调节与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正常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世卫组织提出:对心理健康进校评估时,需要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自主性、才能、代际关系、智力潜能和情感潜能的自我实现能力多个方面进行考核。——陆林院士《院士开讲》
(二)心理状态的指向图
辅导员:绿色到一点点浅灰色的内容。
心理咨询师、精神病院、神经科、精神科:浅灰色到红色
(三)当代中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
(四)00后成长的大环境
00后成长的二十年,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娱乐化的时代,被誉为“数字原住民”。
网络对千禧一代的影响(积极因素:创新意识、开阔视野、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消极罂粟:西方等多元文化的绝大冲击、成谜虚拟、信息污染、时代功利性、身心健康问题)
0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甚至421家庭结构对00后造成的溺爱和孤独感;家长学历高,对子女学习内的高度期望与学习外的自由宽松并存。
00后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是认可的
(五)当代大学汉恶搞的群体性心理特征
大部分学生心理状态比较健康(约1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但并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与思想;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
自我意识更强,个例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原因,大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情绪更加丰富,自我调节独立性强自主性弱。情绪特征:敏感性、丰富性、深刻性、起伏性。
孤独感重,心境障碍学生增多。对物质追求明显下降,不分学生易出现心境障碍。
竞争意识强。
价值取向多元,实用主义明显。不在将个人价值放在某个固定的目标上,倾向于以“我”为核心判断。
(六)大学生成长中共同经历的八个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学书)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然而,这个阶段自身应当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他用这一术语来表示青年人和成年期的间隔。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大学期间学生共性发展任务。
能力感发展、学会自我管理、
大学阶段
大学生常见的共性心理困惑:发展中的困惑、学习中的困惑、恋爱中的困惑、人集中的困惑、突发疾病或者家庭变故等的困惑。
三、常见心理问题
(一)分离与重新适应
(二)环境与管理适应
(三)人际关系的适应
(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表现分析
面临多重压力,情绪问题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
(五)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常识性区分:离奇异常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脸孔便是困难症——遗传导致的脑部特殊细胞缺损
密集恐惧症——神经症中恐惧症的一种
拖延症——时间管理问题
懒人症——时间管理问题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障碍/解离开
强迫症——神经症的一种
(六)精神障碍的种类?
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物质滥用所致精神病、心境障碍(抑郁&狂躁)等
轻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进食障碍等。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随着对神经症认识的深化,其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这种演变的总趋势是内涵变得越来越深化并不断异化,结果是在ICD-10中几乎完全抛弃了神经症这一概念,将这类疾病肢解为七种不同的障碍,称之为神经症性、应激相关和躯体形式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精神障碍,是一类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及恶劣心境障碍。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等多方面。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妊娠期、遭遇重大心理社会应激事件且应对不佳的个体。心境障碍并非传染性疾病,因此无病死率统计,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显著。
严重抑郁症: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BDI贝克量表
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四、问题识别的方法和难点
每个人都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就可能会有心理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问题,一定会有问题。
(一)心理问题识别问题
1.情绪层面:长时间表情淡漠,脸上没有笑容情绪反复不定、时长低落或暴躅出现行为上的过度自卑、自责、内疚、压抑、忧郁、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绝望感等。
2.生理方面:或面容健悴(睡眠不好)对自己面容不满意身上外露部分有明显非意外出现从日常表现中发现识别。女性的心理需求:被宠。
3.行为层面:出现缺课、回避与同学交往有网瘾,并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在社交平台发表过激言论无缘无故整理自己物品服用不明药物收集自杀与经验、询问购买自杀物品的途径。
4.认识层面: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比较极端认为自己现在和将来一事无成,行为表现自我价值感低(我没事,这种事情没有我也正常)表达出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多次表现出压力大、人生痛苦或者没有意思等等行为表现。
(二)从现实困难中发现识别
适应困难、家庭困难、人际困难、健康困难、学业困难、突发事件、就业困难、曾经的创伤
(三)从危机信号中发现识别。
抑郁症、精神分症等严重精神疾病发作期;
认识、情绪或者行为突然出现异常;
有强烈而频繁的自伤/伤人观念;
表达过自伤/伤人计划,讨论过自伤/伤人方式;
有自伤/伤人的苗头或具体行为;
有冲动的行为。
五、工作对策
开展学生工作的方式。
心中有爱是使用中所有心理辅导技术的前提;敏锐的觉察是成功沟通的必要条件;尊重差异是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要核心。真诚,共情,包容,欣赏,尊重。交心之心,舒心放心。
开展学生工作的十字技巧
问(询问)——听(倾听)——评(评论)——陪(陪伴)——劝(劝说)——转(转介)——报(报告)——通(沟通)——记(记录)——思(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