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讲述的是一种与鲜血并存的浪漫,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的主人公仍能够恬然自得地享受难得的温情时刻。作者都梁为我们勾勒出在文化大革命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群烂漫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画面,既残酷又激越的青春,纯真而有浪漫的岁月,尽收在血色残阳的峰火台上。倘若把人生比作是炼钢的过程,那么钟跃民这代人经历了相当曲折、复杂、艰难的人生历程,并最终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多数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与阶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贡献。六十年代是没有炮火的战争年代,人们为了生存,与命运战斗、与饥饿战斗。钟跃民等人就是生于这个时代,他们不甘于平庸,确不得不迫于时代的要求而做出改变。
整个故事由四个部分组成:文革后期,钟跃民和张海洋、袁军等“大院子弟”在北京城里打打杀杀无拘无束的“顽主”生活(用书的中话解释“顽主”是指喜欢在街头闹事的孩子,玩世不恭、凶狠、骄横);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钟跃民和郑桐到陕北插队的知青生活;钟跃民参军后的军旅生涯和从部队专业后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从商生涯。
文革后期,在打打杀杀的“顽主”生活中,周晓白在听过钟跃民解读意大利民歌《六月.船歌》后,回忆起第一次看到钟跃民打架时满脸献血的样子时,这样评价钟跃民,“怎么样不能把献血与浪漫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总觉得哪儿不对”、“血色浪漫?说得好,很像咱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跃民,我没想到你还有诗人的气质”。正如作者都梁所评价“一个背着菜刀的浪漫诗人”。钟跃民对当时的国人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走在人群里,钟跃民常常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心灵和中国历史一样,在功利主义和隐逸之间茫然地徘徊,......。在这样的群体里,最容易形成时尚和潮流,所有潮流的流向 ,都是一元化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的心灵总是一架失控的马车”。
全文围绕着主人公钟跃民,追寻自己的生活节奏的变动而演奏着血色与浪漫的青春,体验和享受着各种不同生活方式带来的酸甜苦辣,展开一幕幕传奇而又生动充满张力的生活画卷,并在为下一次的改变筹划着、准备着,正如钟跃民自己所说的:“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出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人生要有一种冒险精神。从现在到未来,从已知到未知,不断前行。国家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作为个人我们只有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不进则退,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经常抬头看看路,认清前进方向。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于我们而言,要想做好工作,不但要肯下力,埋头苦干,更要注意大方向,不要走错了路。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方向看准了,踏踏实实,坚持到底,不松懈、不放弃,才能出成效、才能出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