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这篇文章自幼时便已熟知于心,然今日却亦有深层感触。昨日与先生闲聊,前日父亲的生日无意间已错过,这种事情若是发生于前几年,几乎不太可能,伤心难受之余不由的思考为何,虽然有找理由的嫌疑,但根本上的麻木不上心却也是逃不开的原因,不自主的将部分责任推卸于他人,随着在此处生活的时间越久,对很多事情不再有开始的上心,在自己寻找的解决办法中,很多都是围绕一个仪式,好似缺乏这个仪式感便没有任何的存在意义。
但完事并不非得是有一种意义或者一种仪式才能够让自己铭记于心,随心而为才最真诚。在反思之余,不禁的感叹自己过于拘泥,好似没有了这些个条条框框我们便不能有所作为,也没有什么情感。因而在今日重新看《郑人买履》这篇文章的时候,其中一句话真的很能打动我“何不试之以足”,做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换个思维,换个方式,达到目的便够了。
在询问自己这句话后,脑中浮现的不是平静而是一个问题,转换思维已经学习到很久,但是什么叫转换思维,生活的重复已经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按照一种模式固化,例如在面对先生的时候,不自知的在说一些大道理,这些大道理好似已经成为自己说话的模式,说教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很可怕,也许在教学上,我现在太缺乏激情,缺少情感耐心的投入,更多的是按照规则带来的一种讲道理,看似在对他们软教育,但正如很多人知道的,新生代的孩子们并不缺大大道理,他们从出生的时候便与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同,道理包裹着他们,对于模式化的道理他们并不缺乏,甚至已经听腻,他们所需要或者欠缺的也许是情感的投入。
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道如何继续想下去了,因为情感缺乏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自己,正如开头时候讲的若是抛开仪式感带来的固定化日期,自由化的情感让我们及时谨记生日的重要才更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但太难。这就是这句话戳中我内心的原因吧,我的思维已经被惯有的理性思维所说占据,从何处思考的时候都是带有着道理和应该,很少有说我想,这种克服我本能的行为模式让我处于一种本能性的抗拒。此时此刻,极为理解我所教育的孩子们,也许现在正是他们天性散发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想,而不是应该。所以我会有累的时候,面对着他们会有无措的感受。毕竟无论是我怎么与他们讲道理,最终他们自己最想的是我能够想到他们想。
现在也许跳出自己的模式,我很想给我的父亲打个电话,也许他在忙,也许工作时间不应该,但又怎样呢?窗外的绿树正努力的朝向他们所期望的阳光,那翠绿翠绿的叶子不断的荡漾就是在证明这点,连绿树都有自己的想法,何况是人呢。何不试之以足,灵活一点,不要让理智占据了所有,我们毕竟是情感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