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教育?
编辑:Carina、晓萌
一、通识教育发展史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苏格拉底等希腊著名哲学家都是“博雅教育”的倡导者。
当时希腊的教育推行“自由七艺”,区别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自由七艺”希望培养通晓各类学科知识,真正全身心发展的学生。“自由七艺”包含的学科有:文法、修辞、几何、天文和音乐等...
1917年到1919年之前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的柯南特组织多位知名教授和著名人士于撰写了《自由社会中的通才教育》,这就是通识教育领域著名的“哈佛红皮书”,也是通识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此报告认为通识教育所要解决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而专业教育解决的则是职业技能的问题。
《自由社会中的通才教育》发表之后,成为美国“通识教育运动”兴起标志之一。
二、通识教育之于中国
在中国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
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
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但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传统的文科教育被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冲击得七零八落。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遍化,应试教育系统的疯长与弥漫,
中国的文科教育更变成了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的附庸,
真正以人的培养为本的人文主义文科教育始终踪影杳渺...
三、通识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通识教育可以慢慢地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了解各类学科,应用学习过的知识,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解决,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打通各学科的壁垒,打开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
最重要的是真正培养一个全身心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掌握几门“技术”没有灵魂的孩子。
通识教育,可以丰富知识结构,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而不是在教育中,培养出大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详情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游米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