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脚踢断数万年钟乳石的某男子,成了“网红”。(不知情的吃瓜观众,自行搜索一下)笔者和朋友聊起此事,均认为这事说白了,就是一个长大了的“熊孩子”!
看看视频,那个男子见左右无人,先“霸气”伸脚踢了钟乳石一下,发现没什么作用,不甘心地再补上两脚。当毫无还手之力的钟乳石断裂倒地后,男子高兴地举起它拍照留念。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公众场合里,呼啸奔驰、胡打乱闹的孩子。或许,踢断钟乳石的男子曾是其中一员?!
然而,所谓的熊孩子,成年后不一定就变成熊大人。因为,根据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说,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靠感覺獲取經驗。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圖式的功能;
(2)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不具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
(3)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歲)了解水平線概念,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
(4)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歲)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
假设:孩子在2-7岁间变“熊”,这时父母应该负80%的责任,至于剩下的20%,权当孩子有“熊”的体质吧。可是,他仍然有机会第三、第四阶段,也就是7-16岁的十年期间,受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的影响,重新回到不“熊”的状态。更不用说,成年后,他有老板、同事、妻子等等无数的机会,去扭转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子女变成别人口中的“熊孩子”,固然要重新检视教育方法,和其他家长多交流,和孩子理性对话,用耐心陪伴他度过“熊”日子。同时也不必过于担心和惊慌,时间和环境也能够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