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思
得到专栏《何帆的读书俱乐部》最近完成了全年的更新。去年的10月,我也订了这个专栏。当时可谓心潮澎湃,热情满满。然而一个月后,我掉队了。
当初的热情哪里去了?怎么这么快就消磨殆尽了?做事三分钟热度,懒当然是一个原因。再具体回想当时的状态,还有一点就是:
没有正确的学习心态。
每天的推送,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前期还有精力接受。慢慢地,我需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来消化这些新知识。此时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我也没有想着如何学以致用,仅仅是满足于理解。后来,干脆就当新闻看。心态变了,这些东西就变得无用了,那看不看就没有那么大关系了。心里有个声音这样安慰自己。接着心安理得地放弃。一旦放下,很容易就遗忘在角落。
直到最近遇到了些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宝藏。书到用时方恨少。幸好,一切都来得及。
两处笔记
1.说到知识,在《万维钢·精英日课》中看到个有趣的说法,摘录在此。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对人文主义来说——
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这里的体验就是你所经历的各种感觉、感情和想法。
所谓敏感度,有两层意思。第一,你不能光有经历而不重视体察你的体验。第二,你必须允许这些体验来影响你甚至改造你。
赫拉利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他之前喝茶喜欢加糖, 后来发现糖把茶叶本身的味道给覆盖了,所以就把糖减少,专门体会茶的味道。然后他对茶的感觉就越来越灵敏,体验越来越丰富,最后发现他最喜欢喝的一种茶是中国四川雅安产的熊猫粪茶——就是用熊猫粪做肥料种植的一种茶。
赫拉利说:“我们的一生之中,有时候我们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有时候我们同情别人,或者被同情。如果你去注意体会这些伤害、同情的感觉,你就会越来越敏感,那么这种体验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知识。逐渐你就会分辨对错,成为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2.关于读书,何帆老师说得特别好,摘录如下。
总有学生找我抱怨:找不到读书的时间、不知道读什么书好、没有别人读书多、读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知道有啥用……所有这些问题,本质就一个——你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缺的是两个字——通、量。
“通”,指的是“通识”
什么是通识?就是能打通学科的藩篱,披沙拣金,不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不是你去臣服于别人的观点,而是让书里的观点为你所用。你要学会从知识中提取智慧,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辨别价值能力和洞察世界能力。
你要记住,知识本身不一定是力量,只有你自己提炼出来的知识,才是力量。知识本身也改变不了命运,只有你从知识里锻造出来的思维,才能改变命运。
“量”,指的是“数量”
为什么讲数量?牛人的见识往往来自海量的阅读,而不是学校的课本。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
我跟你说的海量的阅读,不是随便翻翻,而是系统的钻研和独立的思考。我们强调的是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你需要把现成的知识结构打散、重装,用一条关键的线索、几个重要的模块,搭建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知识体系。
ps.原来何帆老师也是《魔兽世界》的玩家,哈哈哈~
“愿星辰指引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