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识仓鼠的自救之路
很多熟悉我的人,对我的评价就是真的爱学习,我是一个知识储备广而不精, 无法单点拿出来分享和变现的人。
从现在开始,我思考的是, 我的知识体系有从战略到战术的自我构建吗?有以目标为导向,去找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吗?
02 搭建知识体系的基石
知识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到个人的职业, 兴趣, 专长,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关的培养, 所以每个人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在搭建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知道需要在哪里领域积累?
你可以尝试去问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
目前的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对哪些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
当下我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和技能是哪些?有哪些盲点?
未来想往哪个行业深耕?是否寻找到自己的终身职业?
03 搭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工作:高效地收集信息。
这里主要分享给大家的集中一个领域的研究, 收集的渠道有这些:
1,GOOGLE学术, SJR期刊排名, 知网
2,相关领域的书籍, 论文, 找经典之作,质量有保证
3,快速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 尝试和这个领域的重要人物交流
4,开放课堂, Coursera, 可汗学院, 网易公开课
5,相关领域的知名博客,原创微信公众号, 论坛, 网站
6,TED&Youtube
7,知乎&Quora&得到
04 知识管理模型DIKW
DIKW常运用于知识管理领域, 那到底什么是DIKW模型?
DIKW模型是一个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之间的关系的模型,这个模型展现了数据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信息、知识、乃至智慧的方式, 解答了为什么我们长期的学习却没有对自身的生活产生实质的影响?
DIKW模型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每一层比下一层都赋予的一些特质。原始观察及量度获得了数据、分析数据间的关系获得了信息。在行动上应用信息产生了知识。智慧关心未来,它含有暗示及滞后影响的意味。
一,DIKW模型中的关系
数据: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符号等,它直接来自于事实,通过原始的观察或度量来获得;
DIKW模型中的数据仅仅代表数据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潜在的意义, 无法指导我们的生活, 这是我们大部分人所处的阶段。
信息: 通过某种方式组织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间的关系,数据开始转化成信息;
信息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知识: 知识是对信息的应用,是一个对信息判断和确认的过程,这个过程结合了经验、上下文、诠释和反省, 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
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信息的运用实践从而得到知识,基于推理和分析, 还可能产生新的知识。
这是我们要要求自己达到的阶段。
智慧: 是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
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智慧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做正确判断和决定的能力,是对知识的最佳运用。
总结一下知识的进阶过程就为:原始素材(数据)----经过加工后有逻辑, 有意义的数据(信息)------在对信息集合进行综合, 提炼的基础上获得经验, 判断与理解(知识)-----合理地应用知识并进行正确的判断, 决策的能力(智慧)
从这个知识进阶的过程, 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公众号文章, 视频,课程却没有给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 单纯地看一看,是无法真正获得知识的, 得到的仅仅是毫无意义的数据而已。也就应了那句:“懂得了那么多道理, 我们仍然过不好我们的一生。”
我自己做知识管理用的是印象笔记,受到DIKW模型的启发, 我开始思考到底要怎么把自己看到的数据转化到智慧, 至少要转化到知识这一步。也受到投资界大神瑞达利欧《原则》的启发, 我开始意识到流程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我更高效地处理事情。
于是我设计了我的印象笔记的数据二次处理流程:
第一步骤:把对自己有启发的文章统一存放在0-Inbox|收件箱中
第二步骤:采用知识卡片的形式对第一步骤的文章进行提炼和加工
第三步骤:把相关主题的知识卡片联合论证, 思辨, 形成自己的知识并输出
第四步骤:文章归档, 发布到自己的公众号
第五步骤: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整个印象笔记的思路就是推动自己对信息的二次处理,给自己打造一个输入, 核心处理, 成功封存到输出, 形成完整信息的闭环, 让信息变成我的知识库, 不断进行知识的复利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 还把我的自媒体内容创作的流程加入进去,你也可以尝试把自己未来想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放进这个流程化加工的过程中。
贴出我印象笔记的流程给大家参考一下:「收集-创作-输出-归档」闭环的信息加工流。
二, DIKW模型中的运用
以读书为例, 一般情况下, 你会达到哪个阶段呢?
这本书我看过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些什么, 阐述了哪些观点,如何论证的?
这本书让我懂得什么, 有哪些经验可以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我尝试用这篇文章中的DIKW模型去思考我的读书是否有效?
如果是1,2,其实我没有学到东西。只有3, 才算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基于DIKW模型, 我总结出了一个工具:DIKW漏斗,它长这个样子:
从转化率的角度来对待我们的学习,DIKW漏斗主要监测你对数据的转化程度, 你就知道你有没有“真正学习”到这本书了。
假设你已经读完一本书, 我们来检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请尝试去回答如下3个问题:
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信息>数据)
2,你得到了这些改变你行动的知识(知识>信息)
3,你得到了哪些启发(智慧>知识)
DIKW模型, 你学会怎么用了吗?
最后的话:
坦白说, 如何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很大,也没有办法一蹴而就, 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我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 相信每隔一段时间的思考, 会不断去改进我构建知识系统的思路, 我会陆续专注于更新这个主题,最后记住有且只有四步:
1,广泛收集「启发性知识」。
2, 打造信息输入, 核心处理, 成功封存到输出, 形成信息的闭环,不断进行知识的复利积累。
3, 相同主题的知识卡片互相联接验证形成主题研究(这一部分会在以后细说)
4, 持续不断输出, 形成知识复利和打造个人品牌,最直接的就是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建自己的体系,这是一个可以产生奇迹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