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我是去看的点映,在电影还未正式公映之前,12月4日就去看了点映,差不多比正式上映提早了半个月(从来都是自己买票看,没有收任何钱,只是表达自己观点,不存在为任何人洗)。
说实话,电影刚开始时,看的时候我确实还带着一些挑毛病的心思,因为毕竟大家对国漫都比较苛刻些。就比如,我觉得影片中的好多人物都太瘦削了。因为我本人是个壮实的小胖子,就觉得影片中的男主阿娟、以及女主阿娟,还有阿猫,其他一些背景路人等等,设计得都太瘦了,简直可以用“瘦猴”“竹杆”来形容了,看了十几分钟,我还在内心腹诽吐槽,现实中哪里有很多人都是这么瘦小呢?
但继续看下去,就渐渐被影片中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东西所打动,人物的瘦削问题我觉得完全可以忽略了。整部影片看完,真的彻底被征服了。
舞狮的主题,就是很传统很中国的文化底蕴,又致敬了黄飞鸿的舞狮电影。影片的画面也很美,细节、逻辑、立意、梦想、配乐、文化自信,真的无一不好,无一不精细。尤其是五条人、九连真人、毛不易的几首插曲,真的太好听了,直达灵魂的好听。
而且,整部影片看下来,我真的完全没有感觉得到小眼睛、眯眯眼是为了乳化,看电影的过程中真的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问题。所以因此,后来在网上我看一些网友评论,就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有太多的人会对这个问题这么敏感呢?
作为一个没拿任何人一分钱的自来水,看完电影我立刻就在豆瓣打了★★★★★评价。今年看过的电影不少,但目前觉得《扬名立万》、《雄狮少年》是印象比较深,让人内心比较震撼的电影。
电影看完一段时间了,一直看到周围有人议论,也没有太关心。但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影片有“乳化”倾向。甚至我一直关注的几位平时觉得他(她)们立场很客观,头脑很清醒的大V博主,竟然都在批评这部电影“乳化”,并列出的各种证据,甚至还有一些人开始各种的阴谋论起来。
这也让我越来越迷惑了,开始不断否定我自己的判断。难道是我错了?难道是我境界不够高?是我看得不够远?是我看不出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吗?所以没看出影片中隐藏的巨大阴谋?
可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的人,我真的觉得影片很励志啊?为什么都要批评他“乳化”呢?看到越来越多讨伐的声音,让我觉得很难接受,不得不说两句自己的观点:
影片主要是讲几个留守儿童追梦的故事,故事主角都是底层的人,可以说都是没人正经管教的野孩子,自然也长得丑丑愣愣,脏衣烂衫的,不可能一个个俊美得如同明星一样,那样,还叫小人物的故事吗?
男阿娟是留守儿童,从小体弱多病,父母在外打工多年,也没赚到几个钱,所以遗憾年年不能回家一起过年团圆。阿猫阿狗,也是社会底层,父母不管的浪荡孩子,能有一口饭吃能活着就不错了。
可是这样的几个人,也有梦想啊。尤其是阿娟,他也想舞狮,也想像其他人一样在台上大放光彩。本来他也许只是想想就罢了,根本不可能有钱置办行头,不可能有人教,也不可能有那么刻苦锻炼的意志。可是,女阿娟给他点燃了梦想的火苗,瞧,一个女性,也可以舞狮那么棒,也可以拿冠军。那么,阿娟,他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他便真的去尝试了,中间经历很多辛酸,也有很多欢乐,总之,他们拜了师,且学有所成。本来准备好了一切,就等待参加狮王争霸实现梦想了。
可是,世事总没有那么顺遂的。父亲施工中从高架上掉落,昏迷不醒。母亲只能带着父亲回老家休养。家中没有了劳力,弱小的阿娟像是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必须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抗下这整个家的重量。
他抱着狮头,出去打工。只要能挣钱,什么脏的累的活都做,从早到晚,一天打几份工。还要被人欺负,晚上只能蜷缩着睡在床底。他的梦想,他的狮头,成了永远企及不了的奢侈。
影片中,画面可以明显可见少年一天天成熟起来,健硕起来,弱小无肉的双臂渐渐呈现出古铜色,肌肉一点一点地长了起来。此时的感动,真是难以言表,这一刻,我哭得不能自抑,因影厅人太多,还要忍着不能大声哭,胸膛不断起伏,心痛得很难受。为什么要这么难过呢?因为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从留守儿童过来的。少年吃过的苦,我也曾深刻体会过。
可是即便这样苦,我们心中也有一份坚守,眼中也一直有光。就如少年吟诵的李白的诗:“仰天大笑朝天去,我辈岂是蓬嵩人”。诗中所写难道都是假的吗?底层的人难道就不该有梦想吗?
当然不是,只要不忘初心,谁的梦想,都了不起!所以试问,这样一部少年强则国强的电影,即便他有不足之处,但他到底辱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