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家渠市慰问老军垦战土,有山西籍河北籍的抗战老兵 ,常常哼两句《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小调,兴致溢于言表,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好奇心让我对这个听不太懂的戏曲产生了兴趣。后来打听到平调落子,在全国戏剧排名第十五位。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调与落子,听上去似有相同之处,实则却多有区别。首先来自于行当的区别:平调素有四生:红生、老生、小生、配生。四旦:正旦、老旦、小旦、彩旦。四花脸:大黑脸,二黑脸、三黑脸、杂花脸之说。因此,多演朝代大戏。落子行当不全,只有青衣、老生、小旦、小生、小丑、彩旦。因此只演民间生活小戏。其次是音乐的区别:平调是大调式。传统乐器有四大件,二弦、大三弦、琵琶、轧琴;落子是小调式,传统乐器只有板胡。再者就是念白的区别;现代平调已京腔京韵为主,只有丑角、丑旦说方言;落子仍然与武安方言为主,只有官人京腔京韵。
现如今武安平调落子剧团,继续传承着这一剧种。剧目也由原来口口相传,转变为文字记载。当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延安大生产运动,在乌鲁木齐、五家渠垦荒挖渠的岁月里,武安落子,一路从太行山吕梁山宝塔山秦岭乌鞘岭祁连山天山,伴随着抗战老兵。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都融入到抑扬顿挫的落子声中,激励着老兵住地窝,吃土豆,一铲土一把犁去开垦出边疆万亩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