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鲁佳演说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谈的就是圈层。
当我们在某一个群体的久了,你的许多行为自然而然也容易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形成行为习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给自己定位,你才能有机会突破你现有的困境。
01何为圈层
在我看来,学历、思维、眼界、经历等等都可以成为划分圈层的分割线。
其实,圈层是用不着划分的。
不同圈层的人待在一块就能感受到。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突破的原有圈层,因为只有进入的更高的圈层,我们才会有更高的身份地位,才有机会实现收入不断提升,还有精神素养的不断提高。
02 如何破圈
圈子不同,人的眼界、见识、层次自然也会不同,如果你渴望突破现有的圈层,进入更高的圈层,有哪些方法呢?
1、读书
一个人就是他所有读过书的总和。你有没有注意到过每一个富人家里都有一个书房,如果你每周读2本书 ,那一年就能多读100本书,7年就超过700本书。你不相信700本书能改变你吗?
你肯定会问了:“我怎么可能做到呢?我根本就没那么多时间!”
你阅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因为时间是无价的。
只要花时间练习,你的阅读速度就会不断地提升,可以轻松地在两小时之内读完一本300页的书。
如果有机会结识有趣、有见识的高人,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闲聊”上。让此人给你推荐两三本他读过的最好的书,并且问一问为什么觉得这些书好。
2、成功日记
我们从孩提时代一直到12岁,每听到一次“是”,就会听到17次“否”。至少80%的媒体报道的都是负面新闻。
失败在大脑里的留存时间是成功的十一倍,我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要比实际差得多。
因此,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必须在大脑中建立自信的意识,因为自信的人更能取得突破和成功。
你每一天的成功事件、获得的夸赞、完成的一项任务,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一本成功日记,比任何其他东西、能更系统、更有效地帮你建立自信,帮你改变和突破。
3、听讲座
听讲座让你遇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还能认识讲师,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人脉,一年至少听四次讲座。
讲座还提供一种可能性,让你能够完全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让你远距离地观察自己的生活。
它使我们能轻易地做到所谓的“侧向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4、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通过模仿来学习了,我们最常接触的人和事都在最强烈的影响和塑造我们。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一定要找到能引领自己的榜样。
7年后,你也许就是你榜样现在的样子。
5、持之以恒
要想突破圈层,发生深刻地改变,这些都需要时间。
竹子完美地说明了这一点。庄园主将竹子的幼苗种进土里并用土盖住。竹子幼苗要在土里沉睡4年之久。每天庄园主都来浇灌它,在第四年年末的时候,沉睡的竹子终于破土而出,之后竹子便在90天之内就长到了大约20米高。
在这4年的时间里,庄园主根本不确定竹子是否活着,但是他有信心,持之以恒地浇灌,不离不弃,最终收获了竹子的破土而出,一飞冲天。
改变和突破不会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之后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
大多数人都高估自己1年内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10年内能做到的事情。
03 最后的话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圈层从出生就不一样了。
但只要方法正确,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后天是完全可以跨越的。
你是哪个圈层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哪个圈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