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为了更好地前行
2018年5月15日 陈建全 安溪梧桐中学
我们是谁?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还是一年前的我吗?一连串的自问,一连串的思考,这就是反思,说真的,以前从未这么努力反思过,现在不为别的,就为了更好地前行。
当韩杰梅院长抛出“我们怎么学”“我们学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后,又给了我们一个学会反思的工具,即跟岗学习感受变化图:画出每月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昨天我用一条感情线把重要时间节点勾勒出来,这只是线的,或者说是面的,今天就具体的点还需细细的做深入思考。
“我们怎么学”,比如,现在给你一本书,你怎么读,怎么做读书分享?走进一堂课,你怎么观察,怎么议课?参加一次活动,怎么组织,有什么感受?设计一次对话,找谁对话,怎么设置问题?遇见一个人,怎么交流,怎么成为朋友?出去一次参访,路线怎么排,重点看什么?是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去思考,每一天都应好好回忆,思考、回忆都是为了自我的提升。作为一个学习者,而且不再是一个刚出来的学习者,应该保持一个学习者的状态,要学会调整节奏,不至于过快,也不至于过慢,学会紧中有松,松中有紧,松紧结合,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学习动力。
比如,读书与写作的统计。过去一年读过的书目、累计已完成的读书笔记、完成日记的篇数和字数、读书后发生的改变,从这几量表去统计和考量。当我静下心,将有价值的,有见解的,比以前深入的有哪些?专门归类整理,然后好好自我思考一下,为什么能写出这些有价值、有见解的教育日志,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所谓较一般的或是记流水账的日志,是没有时间做深入的思考,还是确实水平有限,还是还没有用心去发现。
快一年了,最怕最怕的就是又回到之前的状态。“审视自己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的获取”,此时此刻,我们更要跳出自己,跳出原来固有的思维,带着问题带着行动,不给自己一个较满意的回答,一个较完美的总结,确实是说不过去。回去后,要继续保持在京沪的学习状态,一个是看书,一个是写日志,要保持自律和时间观念,要学会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核心的位置。这样做了,也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做好自己,也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学了什么”,韩院长让我们一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共同写出支撑一所优质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圈出两小组相同的6个关键因素,并描述其特征。教师、校长、学生、课程、评价、资源,当然还有很多诸如创新、互联网等等,是的,之前确实没有好好的做这些思考,比如明白了新高考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更加关注评价和资源了,比如重新定位“学生第一”还是“老师第二”,又或是“校长第三”,只要“以人为本”,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就是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思维在变化,我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前行的脚步似乎更加坚定了。就像韩院长说的,你始终要有能力站在更高的台阶看自己,靠的是不断前行的精神,走出来了,千万千万别再走回去——回到原来的状态。即使回到自己的学校,也要走进学校深处,走进教育深处,去发掘,去思考,去研究,去行动,哪怕遇到很多的挑战和不被理解,哪怕只有你孤身一人。
学会反思,远比整天埋头苦干更为重要;学会自我的反思,就为了更好的前行。因为,我们无路可退!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