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抢购,这种起源于法国网站Vente Privée 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零售交易活动,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供数量不多、折扣和优惠巨大的商品供抢购。这种模式很快被其他国家网站引入效仿,中国也不例外,淘宝、京东、苏宁等等购物网站几乎每天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抢购活动,每年的火车票抢购,每周二的小米抢购,很多厂家新品发售的抢购,最浩大和隆重的自然是双11。经历了早几年的购物狂潮后,各家的技术都有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密集度大、网名人口众多的国度,对抢购技术的要求更大。
抢购活动开始前,卖家肯定会做大量的宣传,引导很多人群到购买界面,关注此活动。正式开始抢购,大量的人群引入到购买界面,如果这个时候服务器奔溃了,会是什么局面?
抢购的问题
服务器的压力
亿万人的狂欢、巨大的瞬时交易量后面是超级强大的技术支撑,数万的服务器、百万行代码,数不尽的先进技术。1个系统对一万、十万、百万个用户的支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单纯通过增加服务器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对于一般的网站来说,抢购并不会天天出现,就算是淘宝、京东,也不会每天有双11、双12那么多人抢购商品,往往大量抢购活动发送在某几件商品,某一些小时刻,在双11活动之前,淘宝的技术团队都会针对此次活动精心布局和规划,各种压力和极端测试等等。上线前也会增加很多网络带宽和服务器等等,但是抢购活动不会一直持续,如果持续投入大量的硬件资源就太不划算。
技术的压力
抢购对于技术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很多公司开始做电商,偶尔也做下抢购,但是技术不佳,所以网站每次抢购就奔溃了。淘宝刚刚最抢购的时候也是经常奔溃,他们也是走过了很多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黄牛
抢购,肯定会吸引到很多对这个产品感兴趣的人和对赚钱感兴趣的人,供不应求必然导致黄牛产生,所有大批的黄牛投入到了抢购的洪流中,结果是真正感兴趣的人没买到商品,黄牛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商家来说有好、有坏,我的产品卖出去了,人气我也赚到了,黄牛加价售卖商品,无形中提供了我的商品的价值
网络抢购模式下的黄牛都是技术党,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有一些团队专门招聘技术人员,针对特定的网站写脚本,参与到每次的抢购活动,用户的页面刷新、点击,在技术党的手中变得非常简单,几行代码就可以执行抢购操作,脚本执行的速度远非手动点击能比的,你就脑补下滑板鞋和汽车的速度差距好了。
失败的后果
大家有激情参与到一次次的抢购中,虽然每次都抢不到,但是还是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乐此不疲。如果真心想要,爱这个产品的人,抢购失败后必然很伤心,一部分人会对卖家失去信心。笔者也算是在抢购届身经百战,抢购到系统奔溃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次,每次都死去活来,心情大悲大喜,但是这样真的好么?
如果是服务器奔溃抢购失败呢?往往网站刚刚开始做这种活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宕机,抢购服务器一般是集群,如果是某一台倒是没问题,硬件上面可以弥补。全面宕机往往一时间没法重启,后果非常严重,卖家客服电话被打爆,网络上面全是骂声,负面也跟着而来等等,所以说抢购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割自己一刀。
下一代的抢购方案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一代一代被开发出来,抢购这种模式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利益会驱使技术和模式不断革新。
预约购买
案例:锤子手机的预约、小米的预约抢购
预约只是一个购买资格,并不是你一定能买到,给一段很长的时间给用户去预约商品,这种预约有的是免费,有的是给定金,还有全款预约,不管活动做得怎么样,在服务器还不够给力的情况下,用预约购买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预约可以看到用户对产品的兴趣,市场的反响,能很好的估算抢购当天的服务器压力,成本控制了,不会造成生产浪费或商品积压,占款减少了,由于预售需要买家先付款,厂商只需做好供应链就好,无需垫付自己有资金,以购定产的形式,对卖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凭码购买
案例:小米的F码,乐视的乐码,魅族的M码
商家开放的优先购买权,在商品还未开放购买的时候,放出少了的码给到一些真正喜欢这个产品或者vip用户。抽奖购买
案例:美团的0元抢购
任何人应该都有相同的购买权,平等的购买机会,为何商品都去了黄牛那呢?每个独立的抢购用户获取到一个码,抢购结束后,根据当前的股票开盘数据,根据一些数学计算和变换算出一个中奖数,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中奖的号码,这样每个人就有了同等的购买权利,公平也得到体现。移动端抢购
案例:微信抢购
当活动仅限移动端购买时,抢购的门口变得更好,当初写好的脚本也不能再那么容易地运行了,有些在微信中的活动页面,必须在取得微信的授权之后才能进行。一般的开发者很难模拟一个微信浏览器的环境。黄牛党很容易操作电脑进行抢购活动,但是如果商家只开放了移动端的抢购,刷单就没那么简单了。更牛的技术和架构
案例:阿里、京东的云计算服务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抢购在中国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淘宝刚刚开始的时候服务器也是经常宕机,抢购时也是经常奔溃,发展到今天,技术上一家比较稳定,他们的思想也传遍了万家,不会再有人能经历淘宝那种脱变了。他们积累了多年的技术经验,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都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也愿意开放自己的技术,实现共赢。我讨厌重复发明轮子,写代码也是,新的技术必然会应用到很多领域,没必要每家公司都去开放一套抢购的方案和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快,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