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读着曾国藩传,跟王阳明一样,曾国藩也是一位取得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传奇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看了让我也随之而心潮澎湃,对于曾国藩,我更多的唯有是敬佩,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对于人生的思考。
曾国藩所在的清朝是属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是一个从湖南白杨坪村出来的小秀才,十年内连升7级到二品官员,历经千辛万苦,依然奋发图强,百折不挠,最终以坚定不移地信念到达人生之巅峰。
纵观他的家族,时代以务农为主,家中没有出现读书人,在他的祖父时代,曾因为没有读书而遭受不少白眼和屈辱,于是就把厚望寄托于儿子曾麒书身上,无论家境多么窘迫贫寒也要供儿子读书,还特意去私塾请了教书先生来教导,后来发现儿子资质平庸,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一股愚笨,让他最终把希望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那时候的曾麒书连考了17次才中了秀才,已经有40多岁了,而曾国藩比父亲晚了一年,连考了7年,最终因出色的表现被咸丰看重,成为翰林学士,同时开启了他充辱并进的官场戎马生涯。一个人的成功,其实与家庭有很大的影响,父亲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总能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把一颗种子埋在孩子心里,最终慢慢成长为一颗无坚不摧地大树。
在与太平军对战的十多年里,他殚精竭虑,屡次遭遇不少失败,当然也有过胜利,在每个危机关头,他身边都有贵人相助,不得不说,努力刻苦的人始终是深得老天厚爱的,但最大的贵人其实还是自己,他的胆识气魄都能吸引贵人相助,如朝廷要员穆章阿,肃顺,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也因为他太过于刚正不阿,底子里仍有一些傲骨傲气,刚愎自用,加上咸丰帝担心他取得非凡战功掌握兵权会意图篡位夺权,于是不给他实权,也只是给他一个空的官衔,与此同时,曾国藩还得罪了不少朝廷官员,也让他的政治生涯举步维艰,对他有太多的非议。尽管如此,他还是创建了湘军,最初因不懂得管理,军队纪律不严明,导致很多内讧,出现了四飞五裂的境地,也让他逐渐把对外的抱怨开始转移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开始反思自己,湘军之所以出现失败的原因,回顾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中官员对他的种种冷漠和诋毁,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自大和膨胀,锋芒毕露,于是他朝令夕改,谦卑至极地对待身边所有人,对咸丰帝也毕恭毕敬地,写了很多信给一些对他曾有过意见的湖南同乡官员等,这样的改变让他身边的人际关系很快出现一片和谐的光景,就连左宗棠也对他刮目相看。纵观他的一生,他在官场上不与太多对自己有帮助的官员走的太近。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原则对他的帮助是巨大的,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就像在职场上一样,不过分与同事太过亲近,以至于自己被穿小鞋子,知世故而不世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人的是非曲直其实本与我无关,不是非,也不参与是非,懂得判断自己内心的是与非,懂得把握分寸,知进退,真正会管理和掌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有什么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要成就非凡,注定经历不凡,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地面对漫长人生路上的各种荆棘与挑战的人知之甚少,习惯困境,在舒适区里依然能安不不忘危,时刻提醒自己,锻炼自己处理困境的能力,磨平所有棱角,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有很大的作用,人生路越走越顺都离不开贵人的帮助。和光同尘,不傲世轻物,也不轻视任何一个人,尊重每个人,把最大的善意留给他人也留给自己。曾国藩遇事不逃避的处事态度,给予兄弟和儿子的循循诱导,以及他的博览勤学,他的日日反思,高度自律,居敬持志,脚踏实地的这股强大精神力量都给我们后辈敲响警钟,值得学习和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