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主要采取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 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 学会分工, 学会分享。 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首先, 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出“用线绕” , “在直尺上滚” 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圆如何测出它的周长?甩球出现的圆能量出它的周长吗? ” 使学生自己切实体会到“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 从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 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 我们说,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 我又较好地处理了圆的周长公式中, 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 探索圆的周长为什么要考虑到圆的半径或直径?  在这节课中, 我提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当学生说出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有关时, 我又进一步追问: “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 说说理由好吗?” 这就唤醒了原有的知识经验: 圆的半径(直径) 决定圆的大小。 再接下来的猜想、 探索、 验证自然、 顺畅, 有了根基。 特别是在测量周长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环节中,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法, 小组同学有的测量, 有的记录,有的计算。 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 体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导入圆周率的教学, 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推导出 c=π d, c=2π r。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合作能力、 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同时, 课堂上还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使学生在生动、 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圆的周长》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认识封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的...
    伊川县实验小学张伟利阅读 500评论 0 0
  • 今天教学《圆的周长》,理顺课本制订教学步骤1.观察信息窗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
    心之山水阅读 1,087评论 0 1
  •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晚秋123阅读 3,453评论 0 0
  • 上完一堂课, 无论成功与否, 总会有许多感受, 许多想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教...
    石俊雅阅读 697评论 0 0
  • 说到圆 我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比如轮胎的正面 ,或者说矿泉水瓶的底面 ,这都是圆形 ...
    胡畅舟阅读 7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