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不喜欢学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书本上枯燥又乏味的理论。
谈起理论,可能很多人脑袋里最初的印象就是那些空洞的大话,是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还有“领导”们用来高谈阔论的工具,不仅不好记,又难以理解,还与我们的生活不着边际,于是不少人对学习理论产生了怀疑,进而不喜欢学习,不喜欢看书。
真实的理论的确是这样一无是处,只是当作用来卖弄的工具吗?还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理论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而其中的一少部分学习理论并真正懂得使用它们的人,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翘首。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和比较优秀的人相处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他们拥有比一般人更深刻的思想,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模式。无疑,他们十分出色,而他们具有这些独特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掌握理论。
理论确实不是我们每个人生活所必须的,很明显,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学习过理论的人,他们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种现象在统治者使用愚民政策的封建时代更为常见,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平民都是没有念过书的。他们依靠经验生活,凭借从实践中总结来的知识或者技能,就足以对付日常生活的种种情况了。
然而,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在人群中脱离平庸成为一个出色的人,那就需要学习理论了。
理论与经验很像,它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是实践的高度浓缩,但是它和经验不同,或者可以说比经验更为精湛的地方是,实践是系统化了的体系。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中国社会的经验和西方社会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近代史时期社会阶段的巨大差异。同样是文明,倚赖经验生活的历史上的中国,一直停留在封建文明,几乎没有近代科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文明,他们运用理论创造了科学,也正是依靠体系化了的理论的支撑,发展出了科技作为基础,才会有后来的工业时代,直至现在的信息时代。因此,理论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深度,通过理论我们可以达到仅凭经验到不了的高度。
此外,学习理论意味着你直接跨越了实践阶段,立刻获得了需要足够时间积淀的总结出来的思想。想想看,别人耗费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研究总结出来的理论,你花个几天或者一段不长的时间就学会了,没有比这更占便宜事了罢。中国虽然没有近代科学,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其科技水平能够跻身世界前列,就是中国人知道了理论的好处以后拼命学习的结果。学习理论,其实就是懂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懂得积累力量,而积累足够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知更加清晰和准确,少走弯路,行动更为高效。
既然理论这么有用,为什么对绝大多数人好像不起作用?并且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并不是没有接触理论,而是学习了一部分理论以后觉得无用而选择放弃继续学习?
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实的反差。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浓缩,的确是引导我们的行动的指导思想,但是现实生活千差万别,不可能达到用同一个行动实现同一个目标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答应你学习了理论就可以用它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那些抱着学习了理论就能轻易解决许多现实问题想法的人发现从理论到现实运用并没有这么轻松,甚至还发现,有时候同一问题就有众多的理论,没有仔细思考的人往往会无所适从,干脆就放弃努力,并宣称理论都是形而上学的、自圆其说的、无用的。
其实,给人造成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印象的认知偏差,是人们误以为理论就是至高无上的,无可置疑,绝对正确的,因而当他们发觉现实实践情况与理论不符的时候,于是随即就断定它为假理论,干脆地舍弃了理论,而实际上真正的理论运用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习理论,作为我们的认知框架,然后从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去检验、完善这个理论,通过自己的总结,不断的去补充、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的理论认知框架。明白了罢,学习前人的理论,不是让它们成为我们头顶上的不容置疑的权威,而是把其当作垫脚石,让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足够高的地方借力开始努力。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对待理论,了解理论的确切来源,思考有没有足够的现实依据,并且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最终将其消化成符合我们自身特点的“特色”理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理论是战略,在现实中运用战略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花上足够多的时间,把理论分步骤,细化分成具体的可执行的战术手段。尽管最开始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可能远比你想象的多的多,而且用起来也笨拙不堪,这没关系,熟练以后会越来越得心应手的。
更多文章,欢迎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